-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上識字2教學反思優質,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上識字2教學反思優質1
在課文伊始,我先用兩個謎語導入,謎語寫在音樂課件上,學生在悠揚的音樂聲中猜謎,這是第一次的嘗試,所以學生覺得特別新鮮,情緒也特別高漲,之后我用一過渡語“你們愿意與風兒、雨兒到大自然里去進行一次旅行嗎?”學生大聲地回答:“愿意!”氣氛相當之熱烈,在出示風景幻燈的過程中,我用一副副生動美麗的圖片向學生述說著大自然的美景,并在圖片的上空標上相應的生字詞,這樣學生在欣賞的同時達到了認字的效果,而且記得牢,不容易忘記。
當這些字都擺在一起的時候,我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字的'特點,想一想有什么樣的好辦法來記住這些字,學生分別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來識記生字,課堂氣氛相當好,我想這有一部分原因歸功于優美的自然音樂,學生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情境中,我想這就是情境教學帶來的我所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篇課文采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叫做對對子,我先簡單介紹了對對子的來歷和起源,學生于是對這種中國特有的形式有了興趣,他們很愿意去讀一讀這篇課文,由于這篇課文本身就有很強的朗讀性,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也相對來說比較感興趣,他們很快就對課文的內容也掌握地比其他課文快些。
在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相當純熟的基礎上,我根據課文的內容安排了幾個游戲,其一便是“前后對接”,教師說前面,學生對后面,跟老師玩游戲,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或者是男生對前面,女生對后面或一、二大組對三、四大組等,學生對得特別積極,再之后我將這種形式延伸到課外游戲中,我設計了一個游戲,將課外的圖片和相應的文字對接另一張圖片,學生因為熟讀了課文,潛意識中便能形成相應的對接模式,這對于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相當有益的。這節課所不足之處便是在講生字的環節中太過于“面面俱到”,以致于到后來學生頗有些疲倦以及在引導圖片的設計中出現了一個失誤——圖大字小,給人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致使學生會將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圖片上而不會太注意上面的生字。
二上識字2教學反思優質2
漢語拼音教學結束了,我開始了識字教學,這是一年級小學生人生學字的關鍵時期。因為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根據兒童年齡特點,采取各種有效的途徑,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下面,我談談這幾天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2.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給字配“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如在教學“鳥”這個字時,我出示了課前自己畫的一幅畫,是個非常形象的“鳥”,再配我的說明,撇是小鳥的嘴巴,橫折鉤是鳥頭,點是小鳥的眼睛,豎折折鉤是小鳥的身子,最后一橫是小鳥的尾巴,這樣一說,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字,而且對這個字興味盎然,學字的愿望一下子都被調動起來。
二上識字2教學反思優質3
這節課是本學期的第一節公開課,為了準備這節課也花了不少心思。首先選定課題,因為自己本身比較喜歡這種對子歌,而且本文篇幅較少,所以就選了這篇。
前期準備時參考了一些教案,也觀看了一些名師的視頻。再加上對自己班學情的考慮,初步確定了教案。整堂課上下來,有些許收獲,更多是發現了自己的不足。
一、導入
我以做對子游戲導入,學生畢竟是孩子,有著愛玩的天性。一聽游戲馬上來了精神。對子從簡單到復雜,孩子也慢慢投入進來。這個導入一則和課文有關聯,二則快速讓學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
二、教學過程
1、讀
對子歌最主要就是通過各種讀去感悟那些韻味。我這節課主要采取個人讀和集體讀。但是發現學生在集體讀的時候沒有氣勢,沒有精神。有些學生起來讀的時候其他學生沒有認真聽。這些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及時做調整,導致整堂課的集體讀有氣無力,讀不如不讀。這也和我備課過程中預設不足有關,這是我非常值得反思的一點。
在教學字詞這塊,我通過字形變化,意思理解,圖片借助理解等方法來學習。在學習“朝”和“夕”兩個字時,我讓學生自己組詞,而因為積累有限,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不出來,這里我其實可以自己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識。最后回歸詞語環節忘了處理,本來打算讓一個同學當小老師讀的。圖片幫助理解倒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最后打拍子讀的`環節也沒有處理好,可能也因接近下課,我也就匆匆而過了,導致這一環節顯得蒼白。
2、寫
這節課主要寫“秀”和“和”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有一個“禾”,但“秀”的禾撇捺要舒展“和”的捺要變點。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不同點,再范寫。在巡視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寫不好“秀”下面的“乃”,掌握不好結構。這也是我頭痛的問題,如何能讓學生對寫字興趣。
總體來說,值得改正的地方還有很多,以后上課之前要多了解學情。希望自己再接再厲,繼續加油。
二上識字2教學反思優質4
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既要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又要注意進行語言的表達訓練《識字3》有很多的說話訓練點,如:用綠蠟筆,可以畫什么?為什么畫竹子要用綠蠟筆?想一想,用綠蠟筆還可以畫什么?然后出示“我用綠蠟筆畫,畫,還畫。”的句式,練習說話。在這段話中講到的蠟筆,有哪幾種顏色?再出示“有有有”的句式回答。蠟筆有各種顏色,它們可以畫些什么?接著出示“可以畫,可以畫。”的句式回答。我覺得這樣既進行句式的訓練,又進行思維的訓練。有目的'的練習,是行之有效的。
教完了《識字3》,孩子們對漢字的演變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能是上學期的補充習題中接觸過象形字,所以學生對象形字并不陌生。在教學兒歌中,我讓學生展開了充分的朗讀。男生讀、女生讀,男女生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讀。。。可能我采取的方式比較多,孩子們讀的很有精神!兒歌上完了,我讓孩子們說說:如果是你,你想畫什么呢?孩子們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我想畫斑馬,我想畫美麗校園,我想畫春天的美景……孩子們的思維真的是很活躍!后來,我就讓孩子們仿照課文來寫一寫自己想要畫的。
二上識字2教學反思優質5
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讓學生達到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因此在教學中我把識字融入豐富的游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充分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采蘑菇等將這些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在學什么時學得快,忘得也快。尤其是中下水平及后進生亦是如此。在學習生字(會認的字和會寫的字),剛開始學習會認的字,課堂上總是讓他們一讀再讀,要求會寫的.字當場口頭說一兩個詞,這樣的教學方法對那些優等生行得通。可其他的學生學完后隔兩三天,我抽查一下,才發現有很多的字不認識,要求會寫的字也不會寫出。
后來,我在識字教學中,我就這樣做:學完“會認的字”,布置學生課后到小組長出讀,并且要求拼出音節。這樣學生漸漸的認識了字,并且把前面學過的拼音也學得更加扎實。教“會寫的字”除了讓學生會讀字音,我還當場讓學生口頭組三個詞,再板書在黑板上(組的詞都是學過的而學生又會寫的字),如:門(開門)(門口)(大門)。課堂上讀一讀,隔日早讀課再讀一讀。課后要求學生每個生字寫一行外,并組一個詞。漸漸地,我發現學生的錯別字越來越少,要求會寫的字基本上都會寫,就連“看拼音寫詞語”中出現的錯別字也較少。特別是那些后進生,他們的識字量也明顯地提高了。
以上僅是我個人粗陋的想法,希望能從其他老師處學得更多的寶貴的經驗,讓我在識字教學中能得心應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上識字2教學反思優質】相關文章:
識字2教學反思09-30
《識字2》教學反思(精選21篇)10-15
識字教學反思10-18
識字8教學反思08-28
識字5教學反思09-22
識字3教學反思06-18
識字1教學反思10-09
《識字五》教學反思03-29
識字7教學反思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