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十四孝圖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十四孝圖讀書心得1
魯迅的《二十四孝圖》是收錄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于《二十四孝圖》中對于“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這種封建制度下變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為先,古人講“孝道〞擺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個人品德怎么樣,首先看這個人孝不孝順,如果不孝順,連官都做不了。自古以來流傳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給人很好的教育意義。但是《二十四孝圖》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們孝道的觀念,魯迅先生給與了強烈的抨擊。“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是一種封建社會畸形的孝道,為了孝道就能枉顧子女性命嗎?這種低級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嗎?這些都屬于愚孝,這些故事遺留下來的封建孝道觀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們為人子女的.,孝道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要科學,而不是迷信,要觀念要與時俱進,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為孝道而傷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觀念的虛偽和殘忍,就是要我們有意識,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魯迅認為的那樣,只要自己孝順父母做到心中無愧就行了。
作者對于封建孝道給與了無情的批判,同時,《二十四孝圖》也能讓人對孝道與更深的領悟。千萬不要再出現“嘗糞憂心〞、 “郭巨埋兒〞這樣的愚孝了。其實,我覺得讓父母開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順了。
二十四孝圖讀書心得2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鋒利的抨擊。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后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憂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那么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那么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那么讓人惡心。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圖讀書心得3
孝,即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特別強調的一種,《弟子規》中,對待長輩的態度無疑寫的清清楚楚,“孝〞這一概念,早應該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中成為不可磨滅的一條了,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婦孺皆知的故事中表達出來了。
文中說,當作者看過二十四孝后,看到做個孝子如此之難,原先做個孝子的方案便徹底放棄了,其實我覺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將事例硬安到自己頭上,那樣多生硬來著,只要打心眼里替母親著想,替父親著想,不讓他們為自己操心,在家務上替他們分擔一些,也是一種孝,雖不如事例上那么感天動地,但至少也是一種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頭上安,是行不通的,畢竟時代在變,你說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鯉魚,你說:“好,我要做一個孝子,臥冰求鯉去!〞行的通嗎?現在冬天沒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結一層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還沒來得及臥下呢,冰就碎了,當時別說父母吃不到鯉魚,恐怕也會嚇的趕緊跑到湖邊來救人,再說,現在市場上明明有鯉魚賣,干嗎要那么費力去求鯉魚呢?
其實,這些事例所要說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種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溫馨,向一縷淡淡的香氣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個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么驚天動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溫馨、幸福。
二十四孝圖讀書心得4
先來說說什么是《二十四孝圖》吧:它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
魯迅先生著重描寫了他對"郭巨埋兒“的反感。也難怪,郭巨竟然為了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挖坑要埋剛生下來的孩子,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這是多么迂腐的行為啊百善孝為先,但是殺了自己的兒子來盡對母親的那份“孝心〞,不能說是“善〞。他這么做一來是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來陷老母于不仁。
其中的臥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生了恐懼,他一直認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后,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拼命引導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統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并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小時候我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現在終于明白,有些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看了《二十四孝圖》我心中不免產生這樣一個疑問:如果我的父親也學著郭巨,那死的.不就是哦?所幸我家還算比擬寬裕,這還是落不到我頭上的。要知道我父親也是一個孝子,但是他不是那種“愚孝〞。他每晚都會抽出時間陪伴奶奶,為她老人家做做家務捶捶背。這雖然是再普通不過的小事,但是奶奶能體會到爸爸的關心。“孝〞字是放在心中,用心去書寫。而不是整天掛在嘴邊,甚至犧牲家庭去盡責。如果能成為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爸爸,這才是作為一個母親最希望他兒子做的。
其實婆媳關系的破裂的主要責任應該歸罪于兒子。如果兒子能在中間起到橋梁作用,婆媳應該會相處得很融洽才是。盡孝的方式不止一種,只是看你會不會罷了。
【二十四孝圖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二十四孝圖》讀書筆記01-07
二十四孝圖讀書筆記12-14
二十四孝圖讀書筆記(11篇)03-10
二十四孝圖讀書筆記(精選22篇)09-23
《二十四孝圖》讀書心得體會05-23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05-01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4-29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1-10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