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流浪地球讀后感
流浪地球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9-09 18:59:20
  • 相關推薦
流浪地球讀后感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讀后感1

  在未來,太陽最終將會變成紅巨星,吞噬地球,人類為了繼續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是進行星際移民,目標星系是半人馬座比鄰星。但是對于移民方式存在飛船派和地球派之爭。飛船派計劃人類乘坐飛船逃離地球,但是依照當時人類的技術,在到達目的地之前,由于飛船設計的太小,內部生態系統會失去平衡;地球派則計劃在地球上安裝發動機,使地球飛向比鄰星。最終執行了地球派的計劃。

  依照地球派的設想,人類的`逃亡過程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第二步,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到達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恒星的衛星。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I(加速)、流浪時代II(減速)、新太陽時代。

  整個移民過程將延續兩千五百年時間,一百代人。

  本文為處于流浪時代I的我回憶逃亡過程的前三步。逃離過程中一方面要應對地球逃離過程中所引發的一系列挑戰,另一方面還要和飛船派進行抗爭,使得地球逃離計劃能夠成功執行。經過重重困難,最終地球成功逃離了太陽系,進入流浪時代I,加速飛向比鄰星,等待著地球的仍然是長達兩千四百年的的漫長飛行。

流浪地球讀后感2

  短短薄薄幾十頁一本書,我居然斷斷續續看了3個多小時,艱澀辛苦追完實屬不易。許多情節過程要停下來慢慢琢磨理解體會,想象出來實際的畫面會是怎樣。

  比如地球發動機的樣子,位置,他們從石家莊那邊的太行山口登入地球發動機。

  比如人類的大城市早已毀滅,高樓在大海上面,想了好久也沒搞清楚是怎樣的畫面。

  比如參觀完畢他們要從南半球回到自己的家,我就沒明白,從大海直接上了地球發動機再下來不行嗎?

  這腦洞開的太大,我一時想不通。讀起來真是千辛萬苦,覺得我需要至少再看兩遍才能勉強明白。

  故事梗概:

  從三個時代說起: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

  剎車時代。太陽要發生氦變,科學家、設計家、星際艦隊、聯合政府合作起來千辛萬苦造好的.地球發動機,可以替代太陽給人類暫時送去光明和推動力。在地球發動機的推力下,地球停止自轉,在公轉加速度的前提下,在遠日點接近木星處,依靠木星的超巨大引力,脫離太陽引力螺旋飛出太陽系。

  逃逸時代。飛出太陽系之后,愚蠢的人類憑所謂放大鏡和若干數據,就開始自作聰明,認為科學家設計家聯合政府都是騙紙,認為太陽不會爆炸。暴力處死聯合艦隊,擅自停止發動機的運行。

  流浪時代。劇情開始狗血反轉,太陽爆炸了![捂臉][捂臉]人類終于又一次付出了巨大代價,才把地球航行到了半人馬星系,一個有三顆太陽的三體星系。而地球也停不下它永遠的流浪命運,流浪地球終于活了下來。

  和三體類似,有無數個羅輯一樣的英雄受到冤屈犧牲,成全了一群弱智[捂臉][捂臉][捂臉]真是悲痛到無語

流浪地球讀后感3

  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在看這本書,電影也已經上映了,想著在看電影前預熱一下,沒想到書并不長,手機頁面也就剛到一百頁的樣子。看完的總體感受是:作者腦洞真大。

  宇宙的浩瀚是我們無法用腦子想象的出來的,人類從一次次的提出假說到驗證到探索,越來越發覺自己在宇宙(之前還沒有這個概念)中的渺小無知。

  書里的為拯救地球而開啟的流浪地球計劃在實施不久后卻被民眾發現是私利陰謀。一些人為了統治世界,不惜一切的想要用給地球裝發動機把它變作一艘巨大飛船的做法來控制它。是的,看到這里一定會覺得這些人為了自己的私利陰謀而這樣干太不可思議了,怎么可能花這么大的代價,費這么大的勁?如果真是想統治世界而,那么像美國大片里演的,研發核武器,控制某些政府機要都比這個來的容易很多吧。但是之所以他們向公眾說出太陽已經出現問題,就是因為人類在安逸的`生活下根本不會相信這種推論出的真理,所以更不會去支持,當局者只好說未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這應該是個善意的謊言。就像現在人們常說要居安思危,但是真的能做到的只是極少數吧。而那些發現這一“謊言”的民眾在長期的生活壓抑,惶惶不可終日的惶恐之下已經失去了理智的判斷能力,就像人過于向往會產生幻覺一樣企盼著好的情況發生。

  最后還是雞湯總結一下吧,人生命的長度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細砂一粒,人生存的環境在恒遠的宇宙中更是小到不如塵埃。所以時刻提醒自己,眼睛要看的更遠一些,思維要想的更廣一些。

流浪地球讀后感4

  在今年春節檔電影中,最為火爆的無疑是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看得許多國人熱血澎湃。而這部電影正是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

  對于作者劉慈欣,大家應該并不陌生,并非文科出身的他在20xx年憑借《三體》獲得科幻文壇最高榮譽雨果獎而為人熟知,在他之前的寫作生涯中他寫就了這部獲得中國銀河獎特等獎的《流浪地球》。

  這本小說發生在未來,太陽即將發生氦閃,人類不得不離開太陽系。與其坐以待斃,人類選擇掙扎到底,帶著地球一起逃離。為了實現這一史詩級計劃,人類在地球的一側安裝上巨大的地球發動機,推著地球前行。這個計劃分為五個部分,但是在第二個部分“逃逸時代”之時,意外發生了:地球上發生了空前的分歧,決裂成了兩派,一個是支持“流浪地球計劃”的“地球派”,一個是反對這個計劃的“飛船派”。當地球脫離太陽系的'時候,科學家們發現太陽相較于之前并沒有什么變化。疑惑與猜忌在人群中蔓延,“地球派”慘遭剿殺。正當剩余的人們準備轉向返回之際,太陽氦閃爆發了,太陽系將逐漸滅亡,人類將不得不帶著地球去流浪。

  當我開始閱讀這部小說時,一直感覺是普通的科幻小說,具有一個令人耳目一新,并具備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但當讀到叛亂之時,畫風一轉,變成了人類的材積與矛盾,展現了災難面前人類的道德與人性,最后又轉回了“流浪地球計劃”,讓人具有遐想。對我而言,這是我所看的最震撼的小說。

流浪地球讀后感5

  春節期間在家鄉讀完《流浪地球》,回到深圳再去看電影吧。

  書中有飛船派、地球派,飛船派堅持要坐著飛船逃離地球和太陽系去尋找新的行星作為落腳地,而地球派堅定的要帶著地球去尋找替代太陽的恒星。——我想到了家園,春節前無數的人奔回家鄉團圓,春節結束后又要再次背井離鄉,此故鄉即為彼地球啊,永遠無法舍棄的精神家園。

  很喜歡太空艦隊父親說的那句話:“你聽著親愛的,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并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擁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高貴取決于精神和靈魂,心中要永懷平等、仁愛和希望。即使是對腳下的狗,也是心中有愛做不得假的呀。

  聯合政府的最高執政官在最后決定投降的時候說了同樣震耳欲聾的話語:““我們理解所有的人,因為已經進行了四十代人、還要延續一百代人的艱難奮斗中,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個奢求。但也請所有的人記住我們,站在這里的這五千多人,這里有聯合政府的最高執政官,也有普通的`列兵,是我們把信念堅持到了最后。我們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證實的那一天,但如果人類得以延續萬代,以后所有的人將在我們的墓前灑下自己的眼淚,這顆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們永恒的紀念碑!”——永遠保持理智并堅持信念,確實很難,隨大流動搖似乎成為常態。愿我們能忠于自己,保持理智并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迷失自我。即使每個人都在不顧一切想過自己的生活,也是有原則和堅持的,我一貫欣賞這樣的人。

流浪地球讀后感6

  《流浪地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劉慈欣,他有“中國科幻第一人”的稱號,他寫的最有名的書是“三體”,《流浪地球》也是他的一部科幻小說,這些小說都介紹了“地球末日”發生的故事。

  劉慈欣這本《流浪地球》還被拍成了電影,春節的時候上映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是部讓我目不轉睛看完的電影,但是電影與書比較起來,還是書里講的故事比較完整。

  這本書主要講了,劉啟的爸爸劉培強在他四歲的時候去參加了“拯救地球計劃“,成為了一名宇航員,幫助地球離開太陽系,而這時候他的媽媽缺生病死了,劉啟跟著外公去了地球最后的掩蔽所“地下城”。

  “拯救地球計劃”是要用2500年時間幫地球逃出太陽系。17年過去了,雖然“拯救地球計劃”還沒有成功,地球還沒毀滅,但是地球遇到了麻煩,地球被木星巨大的引力所吸引,撞向木星!怎么能讓地球自生自滅呢?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地球上的人類“選擇了“希望”,劉啟他們決定竭盡全力來拯救危在旦夕的地球與人類,他們想到一個辦法,用地球上的氧氣去點燃木星上99%的'氫氣,因為這兩種氣體一旦混合,只要一根火柴就會形成轟天震地的大爆炸,再利用大爆炸的氣浪把地球彈離木星。

  大爆炸成功了,地球得救了,而劉啟的爸爸劉培強與千千萬萬人一起犧牲了,地球繼續著他2500年流浪的旅程。

  我敬佩劉培強叔叔為了人類犧牲自己的崇高品格,我也就像書里的韓朵朵一樣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選擇了希望,雖然它可能十分渺茫,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但我們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它,實現它。

  今天我們更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希望一定能夠變為現實。

流浪地球讀后感7

  《流浪地球》小說本就想象力豐富,讓地球連同地球人一同逃難的創意蕩氣回腸、驚艷無比。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很硬核,還原了小說中“雅典衛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寫;地球啟航產生的尾跡清晰可見,宛如一艘巨型飛船遨游宇宙之間;北京、上海被冰雪覆蓋氣勢磅礴;地木交會更是讓人瞠目結舌,試問有電影能看到這樣一幕?

  中國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硬科幻,看到這樣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動,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說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腳,畢竟國內早就拍過很多軟科幻,但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硬科幻電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說中國硬科幻電影的元年,這是任何人都無可反駁的,它的工業化程度在國內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的電影!

  其實中國觀眾對于這類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國內一直沒有拍攝這種硬科幻大制作的工業基礎,也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國獨有的文化語境,并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終于有導演做了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給中國的硬科幻豎起了一個很高的行業標桿,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里用中國人的方式拯救全人類,也一樣可以拍的毫無違和感,一樣燃爆!

  最后表揚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說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畫翻頁片頭還精彩。電影保持了小說的整體框架,有一定改動(嚴格說其實是擴充),只拍了小說的前兩章,最精彩的《叛亂》希望能在續集看到。新加入的點燃木星很有新意,這種有創意的改動我還是能夠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讓“中國科幻電影”迎來真正的春天。中國科幻迷從此不再流浪,因為我們終于有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讀后感8

  身為一個不稱職的劉慈欣的粉絲,電影的熱度讓我在看完《流浪地球》電影后翻開了原著。可能是之前《三體》和《時間移民》的關系吧,總覺得大劉的作品應該有一個宏大的世界觀乃至宇宙觀,很長時間的過程,幾代人的變遷,又如何會拘泥于一個時間點寫一部英雄向的小說呢。果不其然,文字的表達和電影畢竟是不一樣的。

  電影《流浪地球》:美國科幻大片真得不要太好看喲,我對科幻電影的愛日月可鑒(雖然如今窮到買不起電影票),當看到這樣一部《流浪地球》真的是感動的,看電影的第一眼便知道這真的是良心之作了,場景里冰凍著的著名建筑,劉培強劉啟父子間的情感連接,王磊上尉對于職責的堅持和生命的責任無不令人動容。作為一部2h的電影,帶著一份東方特有的對故土的眷戀流浪,何其浪漫。可是這樣一部電影還是令我遺憾的,從韓朵朵那偶像劇般的呼吁到洛希極限計算的錯誤,我期待著更加成熟的國產科幻片。

  小說《流浪地球》:小說的情節那自然是比電影豐富的,以一個人的一生作為時間跨度,以一個人的經歷反映時代,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在看電影時其實是有疑惑的,為什么要帶著地球流浪?為什么希望那么珍貴?而文字是給了答案的',一個小小的生態球實驗,一段絕望的滑雪比賽中邂逅的婚姻,一聲“我的流浪地球”的吶喊。。。這般看似脆弱的人性和不滅的智慧,太陽氦閃,變軌加速,彈弓效應,讓這部畫面感極強的硬科幻小說耐人尋味。誰也不知道未來到底是什么樣,坐在井底的青蛙雖然看到的藍天很小,可是它抬頭了,它想看,不是嗎?

  真的很喜歡大劉耿直的硬科幻小說,也很看好中國的科技和電影業,《流浪地球》就是那希望。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讀后感9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這本書講的是在幾個世紀前銀河系因太陽的繼續擴大而被慢慢吞噬。人類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在地球上安裝了幾百個推進裝置,為地球前進尋找一個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這個計劃就開始實施了。書中還有一位爸爸寧愿放棄自己的兒子和妻子也要去守護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后因為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終于安全的找到了棲息地。

  盡管這部書是想象的,但是當我了解到因為那位爸爸的執著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后代的繁衍生息,我內心還是非常感動。書中內容的背后也折射出了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愛護地球,保護地球,守護我們的家園,避免書中的那種情況發生。

  讀了這本書之后,讓我想起了今年的`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的爆發,對我們來說不就是一場災難嗎?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寧靜的生活,居家隔離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主旋律。但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并非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而是許多無數逆行者的攜手并行,并肩作戰。不曾忘,耄耋之年臨危受命奮斗于疫情第一線的鐘南山院士;不曾忘,風華正茂的女孩褪去華服,剪斷青絲,堅守崗位,一身白衣遮掩不住靈魂的紅裝;不曾忘,那些說出鏗鏘有力誓言的白衣天使們,一個個在請愿書上留下自己的指印……病毒無情,人間卻有情。這些無數個逆行者不就和《流浪地球》中的那個男人一樣嗎?

  歲月從不靜好,但因為有了他們——中國無數個平凡而偉大的英雄,使我們抬起頭看見了清靜與美好。

流浪地球讀后感10

  《流浪地球》這本小說很短,很快就看完了。

  這本科幻小說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地球人類經過50億年的進化,絕大多數人在關乎自己生死存亡的問題上居然那么弱智。

  太陽的演化規律這種的不是特別復雜的自然規律,又關系到50億年后人類(正是故事中的人類)命運,那時候的人類應該是深刻理解而且非常堅信才對其正確性才對,畢竟這是一個人類(故事中的人類)已發現了50億年的規律啊,如果有錯的話,應該早就被發現了吧,所以怎么可能僅僅憑借一時發現太陽的某些參數和400年前一樣,就將其推翻?存在了50億年的理論,居然是錯的,人類有多么弱智啊!我想問一下,科學家呢?他們都死光了嗎?既然最后他們所堅持的理論是正確的,那么他們當時就找不到可靠的證據來反駁那荒謬的、突然產生的想法嗎?

  接下來,弱智的人類推論這是小部分人的騙局,然后就把領導地球逃出太陽系的五千人處死。剛處死完,太陽發生氦閃,真的變成了紅巨星,吞沒它周圍的行星。我想問一下,好如果是騙局,那些設置這個騙局的人們的動機是什么?如果太陽不會膨脹毀滅地球,他們費那么大勁把地球推離太陽系,推向一個不確定的`、很可能走向滅亡的世界,他們自己不也得滅亡嗎?這個騙局對他自己有什么好處呢?什么好處能超越自己的生命呢?那些被處死的人不能為自己辯護嗎?就這樣輕易的被處死了。處死他們的那些人,一點邏輯思維都沒有嗎?

  假設人類平均25年繁殖一代的話,50億年,人類繁殖了2億代,竟會進化得如此弱智,這符合自然規律嗎?我懷疑猩猩進化2億代也不會比那些人更弱智。

  我真的覺得《流浪地球》好弱智。

  電影我還沒看,不知道電影中如何彌補這種弱智。

流浪地球讀后感11

  當我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才發現電影即將上映了,于是一邊期待書的情節一邊期待電影的情節。

  一直很喜歡科幻的關于世界末日的美劇,因為會警示我們珍惜當下愛護當下的資源,警示我們千萬要可持續發展,但人類啊,總是到了懸崖無退路才知道來補救,或者說,總是有一部分人類已經察覺到這警鐘已經敲醒,于是他們開始去警示其他世人,但始終敲不醒他們的警覺。

  是說他過于樂觀嗎,如同他們覺得我們過于杞人憂天,感覺這世界的分化是理性樂觀的人和過于樂觀的人之間的較量,是聰明的人和假聰明的人之間的較量。

  或者我們都需要一個英雄或者一群英雄們,不顧一切地帶領著大家義無反顧地前進,帶著信念,帶著正確的預知,帶著無所畏懼。我們也需要正確的認識,我們選擇站在真理還是假像的`隊伍呢?當然是真理,但我們究竟如何得知哪個是真理呢?不言而喻,學習,探索,求知。

  如果到達了那一天,沒有了春夏秋冬,世界只是灰色,不停息的發動機,我們的信念是否依然堅定?

  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奢求。

  “不知是我身處噩夢中,還是這整個宇宙都是一個造物主巨大而變態的頭腦中的噩夢!”

  還是更多地去想,怎么避免這么噩夢吧,希望這個流浪時代只是一個遙遠的警示,希望更多的人提高意識保護地球吧。

  #全文有幾處高潮,人物刻畫輕描但深刻,

  這短篇小說跟三體對比,我覺得對于故事的情節性描述得更加到位,比較深刻,可能這也是短篇小說的魅力吧

流浪地球讀后感12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地球是一個有生命的星球,它總是默默無聞的為人類做貢獻。可是人類卻不愛護我們的母親,不加節制的開采礦產資源,不顧后果的濫用化學品,不但是再生資源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災難,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的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可是也太容易破碎了!溫室效應、沙塵暴頻發、荒漠化嚴重、酸雨,這些都是誰造成的?人類呀,快省悟吧,地球是我們的母親,傷害地球就是傷害我們自己呀!人類傷害了母親,使地球失去了原有的生機勃勃,這一切使天空不再擁有往日的蔚藍,讓湖水、小溪不再擁有往日的清澈,讓森林不再盎然,讓鳥兒不再歌唱,讓魚兒不再快活……1998年的特大洪水,是人類濫砍濫伐樹木,不加節制開墾土地的`報應;近年的夏季升溫,是人類破壞臭氧的惡果!塑料品的廣泛使用,的確給人們帶來了不少方便,但由于人們將廢舊的塑料品隨意丟棄,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據說,一只塑料品埋在土地里幾百年都化不掉。所以,希望大家少用塑料品,為地球母親做出一點小小的貢獻。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兒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如果破壞了它,我們別無去處。因此,我們一定要竭盡全力去保護地球,建設地球、美化地球。讓我們人類的唯一的家園——地球變得更加美麗可愛、生機勃勃,成為我們的永世樂土!

流浪地球讀后感13

  前段時間,《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很火,我也看了。因為不過癮,就開始看《流浪地球》這本書。書有電影好看嗎?有電影感人嗎?帶著這種好奇心,我打開了《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這本書中講的是在幾個世紀前銀河系因太陽的繼續擴大而被慢慢吞噬。人類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在地球外的宇宙中做了一個站點,并讓地球上安裝了幾百個推進裝置,使地球前進尋找一個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這個計劃就開始實施了。書中還有一位爸爸寧愿放棄自己的兒子和妻子也要去守護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后因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終于安全的找到了棲息點。

  讀完這本書我淚水漣漣,因為看到了那位爸爸的執著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地球,我被他為了人類犧牲自己的精神感動了。那我們是不是也要好好愛護地球呢?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但地球上有很多垃圾,天空中,陸地上甚至是海洋里都有非常多的垃圾。那我們是不是要減少垃圾的產生呢!例如吃飯時吃完、少用一些塑料袋,把垃圾放到有序的垃圾桶里等等,這些都是減少垃圾的做法。汽車尾氣的排放、工業廢水廢氣等的排放也是污染地球的原因。作為小學生的我們,可以從選擇綠色出行開始,對于保護地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愛護地球,保護地球。

  我希望這本書也來越火,因為他是我們中國作家創作的,顯示了我們中國人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的決心。但更重要的是讀過書后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愛護地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流浪地球讀后感14

  昨天晚上看完電影之后,今天便想著讀讀劉慈欣的原著。

  沒想到電影和原著其實截然不同。在我看來,這不只是故事線的不同,而是本質上的不同。

  電影通過一條清晰的故事突出了流浪地球計劃進行時人與人之間不可磨滅且甚至被放大了的溫情和情感:是陌生人對陌生人的善意,是春節時合家團圓的傳統延續,是跨國籍跨文化跨語言的團結,是危難下親人之間的'心心相惜……

  而原著則以更加宏觀的角度展現了全然不同的另一面,這個角度下的流浪地球,是冷冰冰的:是對愛情親情友情的漠視,是完全被流水線化了的婚姻和繁衍,是藝術與哲學的落寞,是人與人之間的無限猜忌……

  就像文中描述的那樣:“在這個時代,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欲望壓倒了一切,除了當前太陽的狀態和地球的位置,沒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們的注意并打動他們了。這種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關注,漸漸從本質上改變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生活,對于愛情這類東西,他們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賭徒在盯著輪盤的間隙抓住幾秒鐘喝口水一樣。”

  這樣冷冰冰的世界太可怕了。

  從創作角度來說,電影和原著我都很喜歡,甚至原著的文字沖擊更加震撼,但是我給電影打了五星,而給原著只打了四星。這是因為我從內心深處希望且相信,如果人類真的走到了“流浪地球”的那一天,社會是不會變的像原著所描寫的那么冷冰冰的。

  就像電影里劉培強說的一樣:“人類文明,如果沒有人,那將毫無意義。”

  而人作為情感動物,如果人沒有一絲感情,也不能被稱之為人吧。

流浪地球讀后感15

  “帶著地球去流浪”。因為太陽極速老化100年后太陽就會大爆炸,而且人類的貪婪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地球停止了自轉。整個地球到處冰天雪地,萬物無法生存。狂風在怒吼,暴雪在紛飛。地震和火山爆發時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如果不快離開太陽系,找回光年以外的新家園。地球就會走向滅亡。?這就是《流浪地球》為我們描寫的場景。讀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深的感受。

  人們制造了推進器、地下城、太空站開始找回新的家園。為了地球,人們拼了命的在救援。可是,救援失敗。推進器只完成了兩千米。在絕望的邊緣中。一個即將退休的太空站宇航員。利用“火柴計劃”點爆了太空站。木星的'強大推力,飛蛾般的撲向地球。推出了地球,完成了五千米的接力。最終擺脫了木星強大引力。“地球活過來了”!

  這本科幻小說讓我深深體會到了,不管在什么惡劣的情況下,不要自暴自棄,放下希望。不試試就不知最終的結果。寧可與他同歸于盡,也不能坐以待斃!

  如今的地球雖然不向小說那樣冰天雪地。但是我們也因該愛護它,保護它。像那位父親一樣,可以付出生命代價。我們應從小事做起,比如不隨地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能亂砍亂優伐。廠下亂排煙物,大量制造霧霾。買東西盡量用籃子,少用塑料袋,不讓它漫天飛舞。不往江河湖海亂排東西,導致水生物死亡。如果我是它們,我會說:“請你們還我一個家!”……有人說,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保護環境是每個村民的責任。

  為了明天的地球,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好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吧!

【流浪地球讀后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讀書筆記07-19

《流浪地球》讀后感09-26

流浪地球讀后感02-09

流浪地球讀后感06-15

流浪地球讀后感(精選)09-14

流浪地球讀后感精彩09-27

流浪地球讀后感(15篇)09-17

《流浪地球》讀后感15篇07-21

流浪地球讀后感優秀[15篇]11-17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专干国产老熟女视频中文字幕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午 | 亚洲精品正在线污污污 | 午夜福利片国产在线 | 天天爱天天久久 | 伊人久久五月天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