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寓言故事吧,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開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說理。通過講述故事來達到說理的最終目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系到寓言的未來。你還記得哪些寓言故事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哲理寓言詩詞鑒賞《長歌行節選》,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宋]陸游
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
何當凱還宴將士,三更雪壓飛孤城。
這首詩共二十句,表現了詩人在這個時期的生活和懷抱。這里節選的是詩末四句。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天,是詩人入蜀后第四次來到成都。當時,詩人離開西北國防前線南鄭已經兩年,住在成都古寺多福院里,生活閑散無聊。然而詩人寫詩,句句充滿著豪情,老驥雖伏櫪,壯志在千里,為國效力之心不泯。詩篇起筆將安期生與李西平對比,形象地用兩人的生平事跡,否定消極的出世思想,肯定了人生應當為國立功。
接著,詩人寫自己功未成名未就,可是人已老去,不覺感慨無限:“豈其馬上破賊手,哦詩長作寒螀鳴!”表明自己的抱負不是僅僅滿足于做一個詩人,而是盼望躍馬殺敵、報效國家,可是宏愿無法實現,只能借酒澆愁,排遣抑郁和苦悶。“國仇未報壯士老”是這首詩的詩眼之所在。它飽含著詩人辛酸的眼淚,閃耀著強烈的愛國思想的光芒。隆興二年(1164)二月,詩人赴任鎮江(今江蘇鎮江市)通判,曾向主戰派抗金名將張浚進用兵之策,后張浚失利,南宋統治集團就向金屈辱議和,詩人也因此被扣上“鼓唱是非,力說張俊用兵”的罪名,罷官還鄉。此后,他多次上書求職,表白自己“以待驅策”的抱負。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六日,陸游被任命為夔州通判。夔州任滿,詩人受到當時主戰名將川陜宣撫使王炎的招請,在幕府中襄理軍務。從此,詩人在生活上、創作上產生了一個大飛躍,達到了新的境界。為了紀念和珍視這一時期的生活和創作,他把全部詩作總題為《劍南詩稿》。然而,詩人并不滿足于這些,他終因抗金圖復的愿望和個人功名的不能實現,心中憤憤不平。物不平則自鳴。詩人感慨國仇未報人已衰,匣中寶劍夜中猶有聲,壯士雄心,猶思有所報效國家。在寫作《長歌行》的前一年,即乾道九年(1173),詩人在嘉州寫了《寶劍吟》,詩人以幽人和寶劍自比,寫寶劍想遠征“狂虜”,而詩人卻以第三者的身份勸慰說:“豈無知君者,時來自施行。”要寶劍等待時機。表面上是寬慰,實質上是憤懣不平:“一匣有余地,胡為鳴不平?”事隔一年,詩人報國心切,再也不是寬慰寶劍,而是聽到“匣中寶劍夜有聲”,仿佛詩人在吶喊,在呼嘯,盼望踏上抗金復國的疆場!
“匣中寶劍夜有聲”,現在常用來歌詠有才者的萬丈雄心,摩拳擦掌思有機會再現雄風,一展功夫。它給人以鼓勵和力量。
【哲理寓言詩詞鑒賞《長歌行節選》】相關文章:
《長歌行》古詩詞鑒賞02-22
長歌行的古詩詞鑒賞01-26
長歌行古詩鑒賞01-27
《燕歌行》詩詞鑒賞02-22
【必備】長歌行古詩鑒賞01-28
(推薦)長歌行古詩鑒賞03-30
哲理寓言詩詞鑒賞《定風波》05-05
高適《燕歌行·并序》詩詞鑒賞04-17
(精品)高適《燕歌行·并序》詩詞鑒賞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