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俗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所以,不同地域之間會有很大的文化差異,除了習俗以外,在語言方面,差距還是蠻大的。
就拿我們區隊來說,我們區隊有兩個江西人,在不同的地方,他倆說起家鄉話竟誰也聽不懂,不僅僅僅是這樣,據其中一位同學說,在他家那邊,就算是離得很近的兩個村子,說的話也會有所差異。所以,普通話的流行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中國地域廣闊,漢語與少數民族語的方言眾多。2000年10月31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漢語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
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逐漸產生了方言。方言構成的因素很多,有屬于社會歷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長期的小農經濟、社會的分裂割據、人口的遷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屬于語言本身的因素,如語言發展的不平衡,不同語言之間的相互抵觸、相互影響等。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他們分布的區域很廣。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此刻語音、詞匯、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漢語按方言分為兩大類:官話方言和其他六大南方方言,官話由于和通用語之間在語音、詞匯、語法十分接近,因此它們不是獨立的方言,即現代漢語,英文稱作Mandarin-Chinese。其他南方方言沒有官方語言地位,除客語、閩南語、粵語、北部吳語之外,其他都沒有規范化,處于衰落,不見的境地。除了閩語、粵語是保留了很多上古漢語特征外,其他都和廣韻能對應起來,屬于中古漢語后裔。客語、贛語很大程度上是中古漢語的北朝漢語后裔,而吳語、湘語可能是南朝漢語的后裔。
方言文化是我國一項很具有好處的文化,更是我國的一項無形資產。每種語言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而無法為別的什么語言所代替,其文化價值都值得尊重與傳承,而一種語言的文化價值其實還包括方言的存在。值得說道的是,我國各地的戲曲有上百種,每種地方戲都是以方言為基礎的,若沒有了方言,這些地方戲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珍貴的地方戲文化遺產也就無從繼承。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如不加以保護,許多地方文化將會不見。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理解媒體采訪時指出:語言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每種語言都能表達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觀、思維方式、社會特性以及文化、歷史等,都是人類珍貴的無形遺產;當一種語言不見后,與之對應的整個禮貌也會不見。當今處于弱勢的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強勢語言、全球化、互聯網等的沖擊,正處于逐漸不見的危險;因此,有關機構和語言學界都就應采取用心而有效的措施,搶救瀕臨不見的民族語言。保護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方言,有利于人類禮貌的傳承與發展,也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安定。
上過漢語方言選修課的同學會明白,方言是一項個性有意思的學問,我們把它用好,甚至對未來我們偵破案件都會有幫忙!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好,發揚好我們的方言文化!
【方言文化】相關文章:
方言調查報告04-25
文化的口號02-20
醫院文化標語01-26
班級文化標語12-26
質量文化標語10-30
酒店文化口號11-13
體驗運河文化02-03
公司文化標語02-09
文化理念標語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