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跡,肯定對各類事跡都很熟悉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跡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跡的材料。我們該怎么擬定事跡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郭永懷著名力學家事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郭永懷著名力學家事跡1
郭永懷祖籍威海榮成滕家鎮西灘郭家村,1909年4月4日出生于一個崇尚耕讀的農家,父輩全力供他讀書,17歲考取青島大學附屬中學,20歲考取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畢業后轉入本科學習,兩年后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
在北大期間他積極參與“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日軍侵占華北,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停課解散,留校北京大學做助教的郭永懷只得返回家鄉,應聘在威海一中任教。他知識淵博、教學認真,深受學生愛戴。他帶領學生貼標語喊口號,進行抗日游行。郭永懷開始思考中國屢受外夷欺辱的根源,他感覺到要靠現代化的裝備和先進的`武器保家衛國,應對外來侵略。
全面抗戰爆發后,清華、北大、南開幾所大學南遷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郭永懷告別威海一中師生,去西南聯大工作、求學,決心努力學習現代尖端科學技術,科學報國、科學強國。目睹日軍飛機狂轟濫炸后,郭永懷更加堅定了科學救國信念。他毅然放棄了光學改學航空工程,步入空氣動力學的研究領域,要發展軍事科學技術、發展航空事業。
1938年夏,郭永懷以優異成績考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1941年又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與錢學森等人結下深厚友誼,并加入了學院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心,成為世界著名流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的門生。1946年,他被推薦到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任教,繼續在學術研究上大放異彩,發表了論文《在中等雷諾數下繞平板的不可壓縮黏性流動》,應用并推廣了變形坐標法,被錢學森命名為“PLK”法,其中的K代表的就是“郭”。
郭永懷著名力學家事跡2
郭永懷出生在山東榮成。1937年7月,日本侵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郭永懷就讀的北京大學停課,他被迫回到威海中學執教。當時,學校的小路上有一個用炮彈皮做成的鐘,這塊炮彈皮是甲午戰爭中侵略者留下來的。看著這塊承載著民族恥辱的炮彈皮,郭永懷的內心備受煎熬。
1938年,郭永懷從老家前往西南聯合大學,一路上日機肆虐,這讓郭永懷的內心異常憤慨。于是,他做出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選擇,決定轉入航空工程系,立志科技報國。
在西南聯合大學期間,郭永懷從三千多人中脫穎而出,成功考取“中英庚款”留學名額。然而就在他登上輪船準備出國時,發生了一件事,隨后他憤怒地下船,拒絕出發。當時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他為何會放棄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呢?
郭永懷通過努力,又一次得到了留學的機會。在國外,他連續發表了多篇震撼世界的重磅論文,不僅成為全球最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還被譽為“一代應用數學大師”。此后,他沖破了很多阻撓,攜妻女踏上了歸國之路,義無反顧地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
1960年,郭永懷臨危受命,加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這項國家絕密任務中。在指導核武器研制的同時,郭永懷還參與導彈的技術攻關。此外,同步進行的人造地球衛星項目也離不開他,郭永懷一人橫跨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三個領域。
郭永懷著名力學家事跡3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東榮成。他自幼聰慧好學,立志報國。193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1940年留學加拿大,1941年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碩士學位,1945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46年起受聘于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生院任教。
在中國科技發展的歷程中,郭永懷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星。他的'事跡和精神,對于我們每一個中國新青年,都有著重要的啟示和教育意義。
新中國成立后,郭永懷積極投身于國家的建設事業。1946年,他前往美國,專攻力學。后于參加規劃我國力學發展藍圖,在空氣動力學等力學學科建設及培育力學人才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先后領導、參與“兩彈一星”研制和試驗工作,解決了核彈研制和試驗中力學方面的許多重大難題。然而,面對美國的高薪聘請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他毫不動搖,毅然決定回國,為中國的核科學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然而,郭永懷的事跡遠不止于此。他曾經說過:“我回國就是給國家培養人才,為國內的科技事業打基礎,做鋪路人。”這句話,是他一生執著于科研事業,始終保持科學家本色的最好寫照。他以身作則,堅持在科研第一線,甘于寂寞,甘于清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科學家的使命和責任。
郭永懷著名力學家事跡4
郭永懷(1909.04.04-1968.12.05),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生于山東榮成。193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1945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7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68年12月5日因飛機失事不幸犧牲,被追認為烈士。
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等職。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跨聲速流和奇異攝動理論(PLK方法)方面的成就為國際公認。倡導了我國高速空氣動力學、電磁流體力學和爆炸力學等新興學科的研究。擔負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為發展我國核彈與導彈等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99年被國家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郭永懷剛回國,即與錢學森、錢偉長一起投身于剛建立不久的`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科技領導工作,他倡導和關心高超聲速流體力學,電磁流體力學和爆炸力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學術思想。
1957年,郭永懷參加制訂“科學技術發展十二年規劃”,他擔任力學專業組副組長,高瞻遠矚地與力學界其他專家一起審時度勢制訂學科近期發展規劃和遠期奮斗目標,確定高等學校力學專業的課程設置。
郭永懷著名力學家事跡5
在我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里,他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科學家,也是唯一在核彈、導彈、地球衛星三個領域都作出重大貢獻的“兩彈一星”元勛。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國家的`機密,直到他犧牲30多年后,名字才被允許見諸報端,錢學森曾說:“他能抵兩個我”,他就是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郭永懷。
1909年4月4日,郭永懷出生于山東省榮成市滕家鎮一個農家,是郭文吉夫婦的第四個兒子。10歲的時候,郭文吉將兒子送到了本家叔叔所辦的學堂里讀書習文。17歲那年,郭永懷以優異成績考取了青島大學附屬中學,成為四鄉八里第一個公費中學生。20歲那年,又考取了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
1931年7月,郭永懷預科班畢業后直接轉入本科學習。郭永懷選擇了物理學專業,得到了當時國內知名教授顧靜徽的賞識。兩年后,顧靜徽推薦郭到北京大學光學專家饒毓泰教授門下繼續深造。在參加了北京大學的入學考試后,郭永懷如愿以償地進入北大物理系學習。在顧、饒二位導師的精心錘煉下,郭永懷打下了扎實的物理學專業基礎。1938年夏,中英庚子賠款基金會留學委員會舉行了第七屆留學生招生考試,在3000多名參考者中,力學專業只招一名。
考試結果,郭永懷與錢偉長、林家翹一起以5門課超過350分的相同分數同時被錄取。可在他們一行前往上海,登上了出國留學的游輪時,他們發現,自己的護照上面竟多了日本簽證,赫然上書“允許在橫濱停船三日,上岸游覽”。這群學生義憤填膺,撕掉了手中的護照,帶著行李決然下了船。他們寧可不留學也決不接受侵略者的簽證。于是,他們毅然回到昆明,直到7個月后,他們才等到了新的出發機會。歷經坎坷,這群躊躇滿志的年輕人最終于上海啟航。
【郭永懷著名力學家事跡】相關文章:
著名成功企業家勵志格言10-22
世界著名音樂家50位05-18
最著名的夏至詩詞 夏至著名詩句經典10-17
著名愛情語錄02-18
著名誠信格言10-07
著名的勵志名言01-02
蘇軾著名的詩詞03-20
蘇軾經典著名的詩詞03-06
中秋著名的詩詞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