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教學反思>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更新時間:2025-05-03 09:22:28
  • 相關推薦
(薦)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

  100以內數的認識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為學習萬理大的數的認識基礎。在學生的認識還很有限的基礎上,如何讓學生能盡快地建立起大數的概念和意識,在這里顯得格外重要。

  1、在整節課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方塊來幫助學生建立數的表象。通過讓學生來估計小方塊的數量,到具體地數出,10個一列(10個一是10),100個一片(10個十是100),充分感知個、十、百之間的關系,為學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認識。并借助計數器的`進行抽象,直至最后數的概念的概括,讓學生經歷從“數小方塊”到“用計數器數”這個知識的抽象概括過程,體會十進制計數的原理,理解十個十是一百是,認識計數單位“百”,在展現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數感。指導學生動手撥計數器上的珠子演示數,讀數,進行多樣性的練習,突破了拐彎數的難點。

  2、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抓住學生喜歡玩游戲這點,來以游戲的方式貫穿始終,從開始的“猜一猜,數一數,看誰猜得對”到最后的“填數游戲”,從新課的導入到最后的結課,學生一直興趣盎然,樂此不疲。

  3、能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本節課我沒有用教材上的小木塊來進行教學,而是利用學生熟悉的小棒來完成了例1的教學。這樣做一是比較直觀,形象,學生能在實際操作中接受新知;二是小棒是學生熟悉的學具,學生容易和前面的舊知建立起聯系,數感更好建立一些。注重培養學生對數感的建立。每次出示小棒時,都要讓學生來估一估,然后再數,通過數的結果來較正自己估數的能力。

  總的來說,我覺得培養學生的數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從課內擴展到課外,校內延伸到實際生活。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去教學數學知識,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體驗數感。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2

  100以內的數是學生在學習了0-20數的基礎進一步教學的。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組成;繼續培養學生數數的興趣和估算意識,拓寬學生的思維,為以后學習數學奠定基礎。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了幼兒園的學習,已經能數出100以內的數,但孩子們的數感不強,只是單純的數數,還沒有在頭腦中形成100以內數的概念。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們的估算意識和數數能力,利用猜猜教室里有多少位學生及百羊圖,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猜數、點數(手口一致)感知100有多少,親身體驗出了100是比以前數過的數大得多。

  在教學數的組成時由于課前復習了20以內數的組成及小棒的擺法,學生很順利地擺出38根小棒,對數的組成也非常得心應手,由此往后擺到40根小棒,學生捆了4捆,很好的`突破了教學中幾十九后面的數是幾的難點。

  反思本課的不足有以下幾點:

  1、由于數數大部分同學都會所以學生非常活躍,但課堂秩序有點混亂,不利于后進生的關注,今后還需在保護學生積極性的同時規范學生的課堂紀律。

  2、本課沒有很好的拓展學生的知識,在課后的5個5個數數及倒著數數的練習題中有一部分同學出錯很多。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3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很重要的認數教學的內容,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的基礎。

  學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對100以內的數有很多的接觸。通過課前調查發現通常的孩子都能數到100,但是在數法上不是很標準,很多孩子習慣了簡單的口語式數數,把幾十幾數成幾幾(如三十四數成三四等)。另外,拐彎處的數數也是一個難點,尤其在幾十九后面接著是幾十,還是有些孩子不太熟練。

  因此,我精心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整堂課下來,感覺在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好。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擴大了取材的范圍,準備了書本以外而又是學生熟悉的一些材料:玉米、小棒、花生、回形針、三角形片、瓜子、大米等。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思考空間,同時讓學生估計這些物品的數量,使學生自覺產生更想知道其有多少的問題,從而引出課題。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一百以內數的認識這一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模仿、記憶和反復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習,讓學生共同數出100粒瓜子,讓學生認識并感受100有多少。然后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數一百以內的數,并進行猜數游戲。最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內的數,充分鞏固了學生對一百以內數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而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知識。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力圖體現一百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有條有理的習慣。我們教師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善于在教學中挖掘各種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在學生學習完后,讓學生從自己身邊尋找數。例:我們教室有多少張凳子,多少張桌子等。

  總之,這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參與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并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4

  我在第一個班教學這個內容時,由于是公開課,擔心學生數錯,所以我事先為他們準備的每樣物品都是100個,可是他們大多數數出的結果卻不是100,當時擔心時間不夠用,只是教育學生要仔細的數數就草草的結束了這部分的教學。在聽課領導的指導下,我在這一次教學時做了修改,注重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數不同的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個人數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所以我為學生們準備了數量在100以上的各種物品或學具,這些豐富的學具本身就刺激了他們,激起了他們求知的欲望,我還增設了交換物品數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更具體的體驗,有體驗才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實處。

  學生在多次的數數活動中能夠想出這么多的數數策略是我意想不到的,這使我更堅信他們是無比聰明的。尤其是在檢查別人數的過程中,學生們顯得更為仔細,并且有自己的主見,會選擇更好的方法來數數。數學終究是要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的,所以在活動后我設計了讓學生舉例說一說“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時是象你這樣數數的?”這一環節,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運用自己找出的這些數數策略。

  新的課程標準在“學數學、用數學”上花了大量的篇幅進行教材的.編寫,在很多的插圖中都滲透了要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理念,教材中的插圖給我提供了很多靈感,通過這些實際的、多層次的操作和交流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數數能力和數數品質,也使學生體會到了交流的必要性,自主參與意識得到了鍛煉。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5

  曾經聽過一節吳正憲老師的講座,名稱是“讓孩子們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數學”。在里面談到:為什么那么多有“有營養”的數學,學生卻不喜歡,不愛學,我們能否讓“好吃的數學”與“有營養的數學”在課堂中得到和諧統一,讓孩子們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數學。所以本節課我力求突破傳統復習課的教學模式,將“有營養”的復習課變成”好吃的”,孩子能接受的課堂,引導學生主動而又全面地梳理“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有關知識,溝通各部分內容的'聯系,深入理解,發展數感,培養學生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

  首先選取生活中常見物體作為數學學習材料,開展了“估一估”的游戲。簡單的材料讓學生感到了數學的親切,簡單的游戲讓課堂變得其樂融融,讓學生增強了數感、提高了估計意識、復習了數數的方法,從而獲得了豐富的數學“營養”。

  其次選擇計數器這一學具開展一系列“數字娃娃”的游戲,又讓課堂成了孩子們樂于參與、敢于創造的舞臺;也在其中復習了數的讀寫,數的組成,數的順序與大小,數位等知識;并使學生在關注問題的同時,增強思考的目的性,提高思維的有序性和嚴密性。

  最后通過幫數字娃娃“50”找朋友,讓學生發現數字中存在的規律,這是一道發散性練習,不僅起到綜合應用知識的作用,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發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求異性。并通過“50”這一個數延伸到生活中,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讓課堂學習成為課外學習的起點,讓他們在教室外去尋找一片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讓他們的數學思想得到了盡可能大的提升,延伸了數學課堂學習的生命意義。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6

  100以內數的認識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為學習萬理大的數的認識基礎。在學生的認識還很有限的基礎上,如何讓學生能盡快地建立起大數的概念和意識,在這里顯得格外重要。

  1、在整節課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方塊來幫助學生建立數的表象。通過讓學生來估計小方塊的數量,到具體地數出,10個一列(10個一是10),100個一片(10個十是100),充分感知個、十、百之間的關系,為學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認識。并借助計數器的進行抽象,直至最后數的概念的概括,讓學生經歷從數小方塊到用計數器數這個知識的抽象概括過程,體會十進制計數的原理,理解十個十是一百是,認識計數單位百,在展現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數感。指導學生動手撥計數器上的珠子演示數,讀數,進行多樣性的練習,突破了拐彎數的難點。

  2、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抓住學生喜歡玩游戲這點,來以游戲的方式貫穿始終,從開始的猜一猜,數一數,看誰猜得對到最后的填數游戲,從新課的導入到最后的結課,學生一直興趣盎然,樂此不疲。

  3、能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本節課我沒有用教材上的小木塊來進行教學,而是利用學生熟悉的小棒來完成了例1的.教學。這樣做一是比較直觀,形象,學生能在實際操作中接受新知;二是小棒是學生熟悉的學具,學生容易和前面的舊知建立起聯系,數感更好建立一些。注重培養學生對數感的建立。每次出示小棒時,都要讓學生來估一估,然后再數,通過數的結果來較正自己估數的能力。

  總的來說,我覺得培養學生的數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從課內擴展到課外,校內延伸到實際生活。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去教學數學知識,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體驗數感。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7

  一、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我通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在充分動手操作的認知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感。先讓學生猜猜方盤里的糖果有多少個再確認,有利于提高學生對100的感知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二、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通過提出問題,誰能數100個糖果,還能數100個什么物品?學生說很多,有的說100個人、100條魚、100頭牛、100間房子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的中的積累,把這種積累經驗釋放一下,交流一下,很有價值,也體現了100這個數的廣泛應用。當然,學生說的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物,我們拿來所用,其實我們人身上就能找到100,手指頭人人都有,把它們結合起來,我覺得會很親切、自然,也很有趣味。再通過問學生怎么讓大家看到100個手指頭?這樣用手指頭當學具,使學生非常親切地感受到數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就在我們身上,自然地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三、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體會數是數出來的。

  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多次經歷數數的過程,看老師數糖果,數100個手

  指頭等,數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體驗,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學生必須要親自去數,所以這一過程很重要。我為學生每桌準備一袋紅豆,讓他們共同合作,親自經歷這一過程。這樣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數出物體的個數,體現數是數出來的。

  整堂課氣氛活躍,我與學生融為一體,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迫使我今后應繼續學習新課程、新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1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07-10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7-29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4-18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0-31

認識1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15篇08-21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8-10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8-30

億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9-21

認識萬以內的數的教學反思03-1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 永久免费视频片在线观看 | 日本区一视频.区二视频 |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在线看 | 正在播放90少妇 | 亚洲欧美va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