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樂于助人的導游,就有可能用到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講解詞。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才更有條理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內蒙古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內蒙古導游詞 篇1
響沙灣旅游區地處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境內,距包頭市以南50公里處,以戈壁景觀和響沙異景為首要特色,另外,尚有沙湖、沙地綠洲、蒙古族風情等景觀。
這里沙丘綿延漫衍,景致壯觀,嫩黃色的戈壁,一望無垠,景區內有對象500米長的'沙灣,呈彎月狀,沙丘高度110米,坡度為40度,從沙丘頂部滑下,沙子會發出轟鳴聲,形成聞名的“響沙”異景,是有數的天然景觀。除此以外,在這里騎駱駝、玩滑翔傘等項目都將讓你歡快難忘。
在這里滑沙,真是件最恬靜不外的事了,坐在沙丘上,雙腿前伸,用力下滑時,耳畔會響起“嗡嗡”的轟鳴聲,跟著下滑速率的加速,聲音也越來越響,令人驚異不已。騎駱駝沙海探奇則是另一種體驗,在搖曳不定的駝背上,明麗的藍天、白云、黃沙都悠遠無邊,讓人有一種神游物外的不真實感。
內蒙古導游詞 篇2
內蒙古自治區位于北緯37°30′至53°20′,東經97°10′至126°02′,全區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她東起茫茫的興安嶺,西至阿拉善戈壁,地跨東北、華北、西北,毗鄰八省區,接壤俄羅斯、蒙古國。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豐美的草場、肥沃的農田、廣闊的水面、眾多的野生動植物和無窮的地下寶藏,素有"東林西鐵、南糧北牧、遍地礦藏"的美稱。
內蒙古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目前有49個民族居住在這塊土地上。到1996年末,全區共有人口2306.55萬人,其中蒙古族377萬人,漢族1760多萬人,其少數民族90多萬人。
內蒙古自治區現設有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4個省轄市和呼倫貝爾、興 安、哲里木、錫林郭 勒、烏蘭察布、伊克昭、巴彥淖爾、阿拉善等8個盟,下設101個旗、縣、市、區、(4個旗、17個縣、14個市、16個市轄區),其中包括鄂倫春、鄂溫克、莫力達瓦達斡爾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內蒙古地域遼闊,資源豐富,農牧林業是內蒙古最大的資源優勢,人均耕地、草場面積、森林面積均居全國第一。
“蒙古”是蒙古族的自稱。原為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后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演變逐漸成為這些部落的共同名稱。據文獻記載,蒙古族屬于東胡系,是由室韋部落的一支發展而來的。大約在公元7世紀以前蒙古族就居住在額爾古納河一帶,后來西遷到了鄂嫩河上游不爾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魯倫河一 帶。在我國唐代史籍中稱為“蒙瓦”,《遼史》中稱為“萌古”。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 后,逐漸融合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一個部落的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在漢文史籍中就統稱他們為“蒙古”。
說起內蒙古的美麗,沒有領略過它的風光的人大概很難想象。且不說那雄偉的大青山,巍巍賀蘭山,滔滔黃河水;也不說那莽莽蒼蒼的林海,煙波浩淼的湖泊,浩瀚無垠的沙漠奇觀;只看看那無邊無際的草原的景色,就足以讓你感嘆不已,留戀往忘返了。如果你在夏天來到草原,展現在你面前的將是一瀉千里的綠 野。那平地是綠的,溪水是綠的,線條柔美的小丘也是綠的,到處翠色橫流,直至遙遠的天邊。在那蒼翠欲滴的綠野上,間或點綴著一些野花,姹紫嫣紅,把千里草原打扮得更加迷人。而那星星點點散布在草原上的雪白的蒙古包升起的縷縷炊煙,彩云般流動著的馬群、羊群,牛群,遠處飄來的牧羊姑娘的陣陣歌聲,又給這幅美麗的畫面增添了無限的生機。放眼遠眺,天空是那么蔚藍,那么高遠,大地是那么碧綠,那么壯闊。
內蒙古導游詞 篇3
走在遼闊的草原上,我們回看到星星點點的氈包。這便是蒙古族人居住的帳篷蒙古包了。它的結構非常簡易,由陶腦、烏泥和哈那組成,外面再覆上一層羊毛氈,既保暖又輕便,再安上門窗,兩個人用不了一個小時就可以搭建完成。火膛放在屋內的正中央,再在頂上開一個小天窗,把煙囪伸出去就可以啦。這種房子冬暖夏涼,是蒙古族人為適應草原生活而發明的流動的家。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馬奶酒俯觸碘吠鄢杜碉森冬緝、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是釀制馬奶酒的季節。勤勞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于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后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酒。隨著科學的發達,生活的繁榮,蒙古人釀制馬奶酒的工藝日益精湛完善,不僅有簡單的發酵法,還出現了釀制烈性奶酒的蒸餾法。六蒸六釀后的奶酒方為上品。馬奶酒性溫,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稱為紫玉漿、元玉漿,是“蒙古八珍”之一。“手扒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方法之一。做法是將肥嫩的綿羊開膛破肚,剝皮去內臟洗凈,去頭蹄,再將整羊卸成若干大塊,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滾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盤中上桌,大家各執蒙古刀大塊大塊地割著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達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當你踏上草原,走進蒙古包后,熱情好客的蒙古人便會將美酒斟在銀碗或金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上,唱起動人的敬酒歌,款待遠方的貴客,以表達自己的誠摯之情。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滿語是“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或“氈房”等。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納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后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用2.5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結而成)架好,再架上頂部的“烏尼”(長約3. 2米的柳條棍),將“哈納”和“烏尼”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綁架好,然后搭上毛氈,用毛繩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戶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戶了。蒙古包搭好后,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的地氈,擺上家具,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在一些家具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墻,拆卸時將哈納折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馬車的車板。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雙輪牛車就可以運走,兩三小時就能搭蓋起來。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于經常轉場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內蒙古導游詞 篇4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接壤,面積15486平方公里,境內居住著土家族、苗族、回族、瑤族、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64.58萬人,其中土家族105萬人,苗族86萬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2.9%。轄吉首市和龍山、永順、保靖、花垣、古丈、鳳凰、瀘溪七縣。
苗族
苗族是一個十分好客的民族。有稀客、貴客來到苗寨,往往是主人家請客喝酒吃飯以后,主人家的兄弟、房族、友鄰甚至全寨的人家都會接著來請,真可謂“一家客人全寨親”。苗家請客大都有雞、鴨、魚、肉和木耳、香菇、豆腐、豆芽,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腌魚、鹽酸菜、香腸、血豆腐等菜肴。不僅要敬酒勸酒,還要唱古歌、飛歌助興。
住房大多為木結構建筑,有平房和樓房兩種,也有長方形的茅草房。多以大米為主食,玉米、小麥、紅薯為輔;一些地方以玉米、蕎麥和土豆為主食。飲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各地婦女服飾差異較大,多數地區婦女穿大領對襟短衣和長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長及腳面,有的短至膝蓋。部分地區婦女穿大襟右衽上衣,下著寬腳褲。有的上衣無領,衣袖和褲腳緣有寬大花邊,頭纏布頭巾,戴耳環、項圈、手鐲等飾物。苗族婦女的頭飾式樣繁多,挽髻于頭頂,配上各種式樣的包頭帕,有的`包成尖頂、圓頂,有的把頭發繞在支架上,高豎于頭頂上。她們的盛裝以黔東南的獨具特色,把銀飾釘在衣服上成“銀衣”,頭上戴著形如牛角的銀質頭飾,高達尺余。男子服裝差別不大,多著大襟或對襟短衣,下穿長褲。部分地區男子穿麻布短衣或長衫,披編有幾何圖形的披肩或羊毛氈。
婚俗:婚前青年男女自由戀愛,多數以本人意愿與征求父母意見相結合。
喪葬:行土葬,葬禮較簡樸,但均以蘆笙奏哀樂。主要節日有苗年、春節、四月八、吃新節、龍船節、清明節。
禮節:宴會上,雞頭一定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賜于年紀雖不大但不常來的遠客。吃魚時,主人往往將整條魚敬給客人。有些地方還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如一一接受,主人最高興。如有人酒量小,不喜肥肉,可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禁忌:“四月八”這天,各家不得役牛;參加送親的人們一路上要小心行走,千萬別把腿腳扭傷,否則會被認為不吉利;人死入葬后一個月內,家里人不能婚嫁,也不能唱歌或吹蘆笙;有的地方過年節不許殺狗,更不許吃狗肉;禁止在寨子周圍挖土,禁止砍伐寨子附近的古樹;同輩男女都以兄弟姐妹相稱,最忌“姐夫”、“妹夫”之稱。
內蒙古導游詞 篇5
草原上的蒙古人都很好客。不論是不是親戚故舊,認識不認識,到蒙古人家里做客,都會受到熱情的接待。
走近營子,首先聽到的是狗叫。蒙古人喜歡養狗。狗不但有護畜作用,還能傳遞信息。狗一叫,孩子們會首先跑出來,之后,回去向大人匯報看到的情況。如果來的是長輩,全家人都出來迎接。迎客人前,服裝都會穿戴整齊。
主人中有長輩和老人時,客人要在營子外下馬,牽著馬進營子。客人是長輩或老人,主人要接過馬韁拴在馬樁上。晚輩要向剛見面的.長輩問候請安。
按蒙古人傳統,來家就是客,一律茶、食招待。除非客人忙得等不及燒茶,也得要品嘗點奶食品才能上路,如果到一個蒙古人家里而什么也不吃就走,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的不尊敬。
獻茶敬酒照例以長輩、老人為先。有時也會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而先客后主,客人接過來茶碗來要放在長者面前。獻茶要站起身雙手奉上,不能坐著獻茶。晚輩如果是男性,敬酒時作單跪姿勢。
客人吃過茶,先向長輩一一敬酒,長輩們接過第一盅酒,照例說幾句吉祥的話,用太陽指蘸酒彈酹。這時客人應該向老人獻上禮物,分糖果給小孩。
客人獻過禮物,主人家的家長開始給客人敬酒。如果家長年高輩長,一般會由少輩人代替。晚輩忌諱在長輩面前喝酒吸煙,但必須接過酒杯并酹酒之后,將杯放在桌子上。如果客人好喝酒,長輩便會借故回避,給機會讓同輩人飲酒娛樂。多么好喝酒的老人,也不能同青年人一道飲酒。即使大規模喜慶,也必須按年齡、輩分、地位、性別分開坐。避席的長輩待年輕人飲到差不多時返回,與客人共同斟滿一杯酒放在桌子上,大家開始用飯。如果主人以整羊席待客,則先由長者動刀割肉。和客人一起吃飯的,必須是家庭主事人。
如果客人辭行,全家人會都來送別,有時主人家的老太太會用牛奶酹祝。
內蒙古導游詞 篇6
內蒙古風光美妙,物產富厚,是一個瑰麗的處所。草原很是廣漠,車開在草原上,不知道往哪個偏向走,只有認識的領導才氣幫我們分辨偏向。
哪里的青草長得很是高,也很是軟。綠油油的.,像一張龐大的地毯。躺在草地上,似乎躺在了愜意的床上。馬三五成群的在草地飛躍,偶然像一陣風兒一樣快,偶然又清閑地在草地上吃草。假如,你要騎馬,就必需輕輕地上。你壓它的背太重,馬會受到刺激,一下子就把你踢下去。
哪里的人們很是好客,他們的家是圓圓的像饅頭一樣的蒙古包。你去他們家做客的話,他們就拿出最好的食品給你吃,有馬奶酒、青稞、奶酪和干果。
晚上的時辰,草原上很是的寧靜,睡覺的時辰,沒有任何人來打攪你。內蒙古真是一個令人憧憬的處所。
內蒙古導游詞 篇7
新石器中、晚期,今錫林河水庫西側發現有人類活動遺址。先后出土砍砸器、刮削器及石核、石片等石器,證明距今4000~6020年以前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從事濤游獵養畜和原始手工業生產。阿巴哈納爾部:“漢,上谷郡北境,晉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為突厥所據。[1]
遼為上京道西境,金為北京路西北境,元屬上都路,明入于蒙古。”康熙六年(1667年),棟伊思喇布初授札薩克固山貝子世襲罔替。康熙五年(1666年),色棱墨爾根亦來歸。
康熙六年(1667年),詔授札薩克多羅貝勒世襲罔替,遣官指示阿巴嘎部移牧他所,以舊牧地給阿巴哈納爾。棟伊思喇布掌左翼,佐領九,駐烏勒陀羅海(《大清會典》作阿爾噶靈圖山)。色棱墨爾根掌右翼,佐領七,駐昌山(又名永安山)。阿巴哈納爾左翼設旗,自康熙六年(1667年)至公元1946年,12代札薩克共執政280年。
民國20年(1933年),錫林郭勒盟建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貝子廟地區被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控制。民國20年(1938年),駐貝子廟日本軍隊組織偽錫林郭勒盟政府、偽旗政府。
民國35年(1946年),內蒙自治運動聯合會轉移到貝子廟,錫盟分會和政府組織工作隊在阿巴哈納爾左旗改造舊政權,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阿巴哈納爾左旗支會隸屬錫林郭勒盟分會。
民國36年(1947年),在貝子廟成立了中共錫(錫林郭勒)、察(察哈爾)、巴(巴彥塔拉)、烏(烏蘭察布)工委。民國37年(1948年),阿巴哈納爾左旗歸中部中心旗工委。
1949年,阿巴哈納爾左翼旗劃歸錫林郭勒盟中部聯合旗;阿巴哈納爾右翼旗劃歸錫林郭勒盟西部聯合旗。1952年5月26日,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電準,中部和西部聯合旗合并,統稱錫林郭勒盟西部聯合旗。原阿巴哈納爾左翼旗廟由貝子爵管轄,故得名“貝子廟”。
1953年9月15日,經錫林郭勒盟人民政府批準,“貝子廟”改稱錫林浩特(相當于蘇木級),統稱西部聯合旗錫林浩特人民政府。1956年7月3日,經國務院批準,將西部聯合旗改稱阿巴嘎旗。同年8月21日錫林浩特受錫林郭勒盟直接領導,蘇木級建置不變。
1959年4月15日,錫林浩特升格為旗(縣)級浩特,盟直接管轄。
1963年10月23日,經國務院批準,錫林浩特改設為阿巴哈納爾旗。1979年12月14日,阿巴哈納爾旗的“哈”字為“嘎”字。
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阿巴嘎納爾旗,改設錫林浩特市(縣級)。
內蒙古導游詞 篇8
Добро пожаловать! я гид из туристического агентства, моя фамилия x, все могут звать меня маленький x. для того чтобы облегчить экскурсии, я сначала познакомлю вас.
хух - хото, столице автономного района внутренняя монголия - это древний город сайпру с древней историей. хух - хото на монгольском языке означает город голубой, поэтому есть город цин. Потому что в его истории было много храмов, поэтому называется город. В 306 году до нашей эры король Чжао у линь построил великую китайскую стену под глухим горой, а также уезд юньшэн, резиденция уезда находится в старом городе, уезде Токто, Юго - запад города Хух - хото.
когда у - ди в период династии Западная Хань, в районе Хэкоу была построена группа военных городов. в деревне табуто, расположенной на восточной окраине хух - хото, сохранились Арх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объекты в период династии Западная Хань. город был как внутри, так и за его пределами, в 3 км от внешнего города, был построен прямоугольный город, где обитали люди и казармы, а внутренний город служил официальным местом.
север и Юг династии Вэй - Цзинь, в период династии Цзинь, в районе рингеля, в 60 километрах к югу от хух - хото, поднялся на север Департамент по вопросам развития народности Сяньбэй.
район хух - хото в период Суй - тан является сфер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тюркск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в годы Тан Тай - цзюньдянь, великий полководец ли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 солдат до облаков, большой поражение тюркских войск в Байдао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известен как сколопендра плотины, в городе хух - хото на севере). династия Тан в районе хух - хото создала три города на востоке, в центре и на западе.
В начале 10 - го века чеходанцы создали ляонин, здесь располагались тяньцзюнь и Фучжоу. дом - музей Фэн находится около деревни Белой башни примерно в 20 км к юго - востоку от нынешнего хух - хото.
шестилетний юбилей минской династии лунцин (1572 год нашей эры) и присутствие на скотоводстве в районе области алтанхан - фуэнь, главы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монгольской области таммерт, в скором времени привели к воссоединению всей Монголии и южных районов страны. в девятый год по лунному календарю (1581 г. н.э.) здесь были официально построены три дочери и дочери алтанхана и его жены. стены города были построены из зеленого кирпича. отсюда и название города. император мин дал имя натурализации. В соответствии с записями ? ци суй и уезда Чжи?: во вторник натурализации, кладите кирпич, высота три чжан, каждая дверь с севера на юг. вскоре после того, как город был построен, умер Алтан - Хан, и его жена стала владычицей этого города. три матери и ребенка жили в мире с династией Мин, так что монголы и ханьцы не воевали в течение 30 лет. в память об этой степной девушке люди, живущие вдоль великой китайской стены, назвали этот город Троицей.
В начале династии Цин три девичьих города были сожжены солдатами. 33 - й год Канси (1694 г. н.э.) династия цин для полной победы над монгольским джунгаром в синьцзяне построила за пределами первоначального города - матери внешний город (примерно на 100 м больше), Окружив его 3 Стороны: восток, юг и запад. после полной победы в войне против Гара, для размещения войск, выведенных с линии фронта, и дальнейшего контроля над северо - западными районами было принято решение 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е еще одного оборонительного города - нового города под названием Суйюань. В конце династии Цин, интеграция натурализации и Суйюань, называется суй.
內蒙古導游詞 篇9
響沙灣,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中部。從呼和浩特到包頭轉包東高速可達,南距包頭市區50公里。屬于沙漠類自然風景區,為新月形丘鏈或格狀丘地貌。1984年1月被內蒙古自治區辟為旅游景點,1991年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國線景點,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4A級旅游景區。
響沙灣背依大漠龍頭庫布其沙漠,面臨罕臺大川,又名“銀肯”響沙。沙高110米,寬200米,坡度為45度、呈彎月狀的巨大沙山回音壁綴在大漠邊緣,是一處珍稀、罕見、寶貴的自然旅游資源。沙漠凈水沙湖在彎月沙山回音壁南約2公里處,是一個小面積沙池,終年不渴,為難得的“沙漠甘泉”。從沙湖向西約3公里處,有一高出沙漠的高地,海撥1486米,上面有著名的庫布其銀肯敖包。神秘的沙歌現象吸引中外著游客紛至沓來,沙響妙音春如松濤轟鳴,夏擬蟲鳴蛙叫,秋比馬嘶猿啼,在冬日則似雷鳴劃破長空。關于響沙的成因眾說紛紜,科學工作者進行過多次科學考察得出的理論有篩勻汰凈理論,摩擦靜電說,地理環境說,“共鳴箱”理論等等莫衷一是,響沙之謎還在探索中。
響沙灣融匯了雄渾的大漠文化和深厚的蒙古底蘊,匯萃了熱情的沙漠活動與獨特的民族風情。擁有罕見而神奇的響沙景觀,浩瀚的庫布其大漠風光,世界第一條沙漠索道,中國最大的駱駝群,中國一流的'蒙古民族藝術團,有幾十種驚險刺激獨具沙漠旅游特色的活動項目。游客可以乘坐沙漠觀光索道,鳥瞰沙漠的壯觀景象,滑沙與沙共舞,也可以騎駱駝,乘沙漠沖浪車,玩兒沙漠滑翔傘和沙漠太空球,近距離親近沙漠。大漠深處獨具特色的沙漠住宿體驗,蜚聲中外鄂爾多斯婚禮表演,大型的沙漠歌舞晚會,熱情的沙漠—大漠篝火晚會,原生態火文化表演以及敖包相會之祭敖包等特有的深度體驗類活動將帶游客親密接觸神秘大漠,領略蒙古族別樣風情。歷史悠久的“鄂爾多斯婚禮”,是蒙古族最有特色、最隆重的婚禮形式。響沙灣民族藝術團排演的大型歌舞“鄂爾多斯婚禮”,融風俗、禮儀、服飾、歌舞、音樂于一體,寓情予舞,寓情予歌,充滿吉祥、喜慶、熱烈的氣息,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一年一度的“中國·鄂爾多斯響沙灣旅游節”,于每年的九月舉行,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沙漠文化服裝大賽及服裝展”、“蒙古民族服飾魅力秀”、“沙漠攝影大賽及攝影展”等多種文化活動及賽事以及為游客安排的大型主題晚會、焰火晚會,“沙漠尋寶”樂翻天、沙漠狂歡夜等活動精彩連連。響沙灣不僅是神秘的自然奇觀,更是一個融匯歡樂的沙漠世界。
內蒙古導游詞 篇10
呼倫湖又名達賚湖、呼倫池。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西部的新巴爾虎右旗境內,距滿洲里不遠。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為41公里,平均寬32公里,湖周長447公里。湖水最大面積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為5.7米,最大水深8米左右,蓄水量為138.5億立方米。呼倫湖是內蒙古第一大湖、中國蓄水量第3大淡水湖、中國第五大淡水湖、東北地區第一大湖,與貝爾湖為姊妹湖。
呼倫湖很大,據說魚多鳥多娛樂項目多。我們來的這個地方估計就是湖邊的一個度假旅游區,修得很不錯。漂亮的紅屋頂與藍天湖水相映成畫,色彩嬌艷,靚麗無比。挺拔的`白樺樹形態優美枝葉婆娑。還有岸邊的雕塑石碑,都是難得的入畫素材。陽光燦爛,天空湛藍,白云朵朵。水面遼闊,極目水天一色,蒼茫迷蒙。風太大,湖面堆起層層波浪。浪涌沙灘,卷起朵朵雪花,晶瑩剔透。
內蒙古導游詞 篇11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晨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阿拉善九漢天成旅行社全體員工,并以21。4萬阿拉善各族同胞的名義,向各位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對大家不遠萬(千)里光顧大漠駝鄉阿拉善,為我們送來了旅游客源和消費資金,特別是送來了寶貴的友誼和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與精神文明,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叫阿拉坦,蒙古語意為“金子”或“金質的”,大家就直呼其名,叫我阿拉坦,或叫我小阿好了,叫阿導也行。這位開車的師傅叫滿都呼,已有十多年駕齡,是旅游車隊安全行車的標兵,坐他開的車是最放心不過的了。他也是蒙古族,名字的含義是“昌盛”、“興盛”。大家在阿拉善的這幾天旅途中有什么要求、意見,就找我和滿師傅說吧。今天我們的旅游目的地是騰格里達來·月亮湖沙漠生態探險度假營地。作為國家沙漠地質公園,這里是阿拉善27萬平方公里大地上最美、最成熟的旅游景區之一,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國家4A級旅游區,20xx年又啟動了創建5A級旅游區工作,今年將力爭實現達標,進而躋身于中國第一批國家5A級旅游區行列。騰格里達來·月亮湖沙漠生態探險度假營地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騰格里沙漠腹地。騰格里,蒙古語意為“象天一樣浩瀚無際”;達來,蒙古語意為“大海”。顧名思義,月亮湖定是象天宇般浩大的沙漠海子了。
現在,有銀巴、烏巴等國家一、二級公路貫通該旅游區。這里距旗政府所在地巴彥浩特鎮61公里,距寧夏銀川市130公里,是距國內中心城市半徑最短、設施最全、規模最大、旅游內容最為豐富的沙漠生態旅游區,是集生態、運動、會務、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區。20xx年3月,由北京九漢天成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成。〔抵達旅游區后講述〕度假營地整體規劃面積15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8平方公里。大約一億年前,這里曾是汪洋大海;6500萬年前,這里曾是恐龍活動的家園。據科學家考證,這里許多恐龍化石,其完整率高達98%,現陳列于南寺博物館。后來,由于地質變化,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撞擊,致使地面抬升,形成了阿拉善高原。這里地處內陸深處,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僅200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經過這種漫長的高溫干旱的蒸發過程,最終形成了阿拉善高原上的`騰格里、烏蘭布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隨著古代海洋的消失,今天殘留下了豐富的地下水和星羅棋布的湖泊,而月亮湖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湖泊。該湖面積達4。5平方公里,水深2-5米,與大風流沙抗衡,頑強地演繹著生命的奇跡。
月亮湖獨特的地質構造,使其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狀。乘飛機俯瞰,月亮湖狀似一幅中國地圖;而其東部又恰似一彎明月。所以,當地人便將其稱作“中國湖”或“月亮湖”。景區開發以來,月亮湖的芳名日漸響徹天下。騰格里達來·月亮湖沙漠生態探險旅游度假營地倡導“現代文明與生態保護結合”的先進理念,以“生態教育”為宗旨,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健康發展環境。景區劃分為民俗風情區、會所休閑區、賓館別墅區、生態示范區和戶外體驗區五大板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月亮湖三個奇特景觀:一奇是月亮湖形狀酷似中國地圖——站在高處一看,一幅數平方公里的中國地圖展現在眼前,蘆葦的分布更是將各省區一一標明;二奇是湖水為天然藥浴配方液,湖水富含鉀鹽、錳鹽、少量芒硝、天然蘇打、天然堿、氯化鐵及其它微量元素,與一國際保健機構推薦的藥浴配方極其相似,而且湖水極具生物凈化能力,能迅速改善、恢復自然生態本色;三奇是千萬年的黑泥沙——長達1公里、寬近百米的天然浴場沙灘,推開其表層,下面厚達十多米的純黑泥沙,其質地遠遠超過死海的黑泥,是天然泥療寶物。湖形若中華版圖,原生態神湖藥浴,千萬年黑沙泥療,不知使多少中外游客癡迷而忘歸。
在月亮湖畔“扶搖藍天”是一件讓人愜意的事。所謂“扶搖藍天”,是指乘坐動力三角翼在空中任意翱翔,那感覺真象是一只雄鷹,時而扶搖直上,時而疾速俯沖。在驚險與驚叫中,人的情感得到徹底的渲泄。玩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刺激嘛。 在月亮湖畔的綠洲上建設了蒙古包、度假木屋、別墅等旅游休閑設施。潔白的蒙古包縱橫交錯地在綠洲上撒開,像剛剛破土的蘑菇。為適應不同游客需要,景區還有高雅的休閑木屋、別墅和總統套間以及玻璃會議廳。而古樸的蒙古包里也設有空調、閉路電視、電話等現代化設施,使游客在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中,體驗舒適的度假樂趣。夏秋季節的騰格里達來·月亮湖沙漠生態探險旅游度假營地更是景色宜人,黃的沙、藍的水、綠的草、悠揚的歌、醉人的酒,令遠足而來的游客疑為人間仙境,恍若步入海市蜃樓,靜謐而安祥,神奇而驚喜。白天還有許多好玩的項目:沙海沖浪——卡丁車角逐大漠;疆場揚鞭——跨駿馬縱橫曠野;戲碧水天鵝伴舞,依篝火極目星空;駝鈴伴隨入夢鄉,扁舟悠然蕩葦叢。入夜的月亮湖靜寂而絢麗,五彩繽紛的地燈和路燈、廊燈把整個景區裝飾成天國樂園。馬頭琴響起來了,篝火點燃了,伴著悠揚的蒙古長調,原本相識或素昧平生的人拉起手翩翩起舞,縱情歌唱,陶醉在大漠的懷抱中。
特別是沙海沖浪,是游人進入月亮湖景區所必須嘗試和接受挑戰的項目,也是驚險和極富刺激的項目。在沙海沖浪中,司機以其嫻熟的車技將越野車從一個沙丘頂端沖向另一個沙丘的頂端,在頂端——深谷——頂端那瀚海沙浪的大起大落中讓游人感受疾速升降運動所帶來的那種無法自控的驚險刺激。在飛馳的車里,生命會徹底得到放松,人從心靈深處會感到擁抱大自然的那種快樂和欣慰。這里已成為現代都市人體驗原生態大自然,感悟生命,洗心靜思的心靈休閑勝地。女士們、先生們,在騰格里達來·月亮湖沙漠生態探險旅游度假營地能處處感受到濃郁的阿拉善民族文化。蒙古長調、銀碗美酒,讓游人未飲先酣。走進蒙古包,坐在柔軟的羊毛地毯上,在噴香滾燙的奶茶里放一勺閃亮的奶油,嚼一把炒米或品嘗一塊奶酪,一股暖流會頓時涌遍全身,一路的疲憊便一掃而光。在大漠深處定要品嘗一下各種天然無污染的阿拉善特色佳肴,如大漠鮮湯、沙漠人參(蓯蓉)煲駝肉,草原燒駝掌、駝峰、駝蹄筋,黃燜羊背子、燉干羊肉、烤全羊等二百多道沙漠風味名菜,再喝一盅蓯蓉酒,讀一讀阿拉善的酒文化,聽一聽蒙古歌手演唱的長調……足令您飄然欲仙。
朋友們,月亮湖是脫離城市喧囂而鑲嵌在大漠深處的香格里拉。高品位而獨具特色的騰格里達來·月亮湖沙漠生態探險度假營地正在申報國家5A級旅游區的大道上以劉翔速度迅跑,讓我們共同預祝她順利成功!,騰格里達來月亮湖沙漠生態探險度假營地導游詞
內蒙古導游詞 篇12
歡迎大家來到內蒙古!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宰殺后,去毛帶皮腹內加蔥、姜、椒、鹽等佐料整體烤制成。此菜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據傳,早在幾千年前,生活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人民已經開始用火來燒食獵取整只野獸,大草原要民特定的游牧生活方式,使這種食用方法延續至今。
精通漢、滿、達斡爾語言,并懂得俄、英、日、蒙古文,潛心研究蒙古和達斡爾族歷史的蒙古人阿勒坦噶塔,在其所著的《達斡爾蒙古考》載道:“餐品至尊,未有過于烏查(烤全羊)者”。烤全羊蒙語稱“昭木”,據史料記載,它是成吉思汗最喜愛吃的一道宮廷名菜,也是元朝宮廷御宴“詐馬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是成吉思汗接待王宮貴族,犒賞凱旋將士的頂級大餐。
內蒙烤全羊,以前只供蒙古貴族享用,是上層人士在逢年過節、慶祝壽辰、喜事來臨時常烤全羊用以招待尊貴的客人的珍饈佳肴,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的烤全羊。如今,隨著旅游業、交通業、商業的發展,人們的交往更加便捷,烤全羊已成為內蒙人民招待外賓和貴客的傳統名肴,已成為內蒙古草原飲食文化中一枚璀璨絢爛的明珠。
內蒙烤全羊外焦里嫩,皮脆肉滑,色澤金黃,鮮香異常,吃起來肥而不膩,穌脆香美,與平時吃到的本地羊肉有很大的.不同。內蒙古自治區山脈蜿蜒數千里,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有著名的沙漠旅游風景和平原美景。到內蒙古旅游的人們不僅隨處可以欣賞到如畫的美景,感受少數民族不一樣的風情,更可以隨處品嘗到當地特色的美食。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內蒙烤全羊。內蒙古有廣闊的草原,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聞名于世,赤峰市(原昭烏達盟)、通遼市(原哲里木盟)、興安盟等,都是盛產優質羔羊肉的產地。
烤全羊要選擇膘肥體壯的1~2周歲左右的綿羊作原料,制作出來的烤全羊是公認的味道最美的,肉不僅嫩而且營養價值高,嚼在嘴里滿口香,用較老的羊做材料是不適合的。近些年來,內蒙推行小尾寒羊與大尾羊(烏珠穆沁大尾羊、阿勒泰大尾羊)進行雜交,肉質肥瘦適宜(小尾寒羊肉質瘦,大尾羊肉質肥,雜交后肥瘦合適),是制作烤羊肉的好原料。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后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內蒙古導游詞 篇13
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處保存完好的古代殘遺森林植物群落,總面積12.5萬畝。大青溝在蒙語中被稱為“沖胡勒”,是內蒙古著名的珍貴闊葉林自然保護區。它地處甘旗卡鎮西南25公里處,是一條南北走向的綠色深谷。大青溝橫臥在哲里木盟南部的原野之上,與長約250多公里的科爾沁沙帶相接壤。大青溝深谷由東、西雙溝組成,各長達10余公里。雙溝交叉呈人字形,溝深100余米,寬約200—300米,一直伸入遼寧省的彭武縣境內。大青溝與溝外的沙化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溝內的小河涓涓淌過,清冽澄明,入口甘甜芳美。溝內的景致更是朦朧中夾雜清麗,好似夢幻世界一般。
大青溝橫臥在哲里木盟南部的原野之上,與長約250多公里的科爾沁沙帶相接壤。大青溝深谷由東、西雙溝組成,各長達10余公里。雙溝交叉呈人字形,溝深100余米,寬約200—300米,一直伸入遼寧省的彭武縣境內。大青溝與溝外的沙化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溝內的'小河涓涓淌過,清冽澄明,入口甘甜芳美。溝內的景致更是朦朧中夾雜清麗,好似夢幻世界一般。
大青溝不僅景色宜人,還是植物繁茂、動物樂于棲息的動植物王國。就植物而言,這里共有木本、草本植物多達500余種。珍貴的水曲柳、黃菠蘿、紫椴、白皮柳、黃榆以及稀有的藥用植物金花銀冬、北五味子、東北天南星、桃葉衛等分布林間。野生動物中,黃羊、狐貍、花鼠、水獺等出沒于溝間溪畔,無論飛禽走獸,均是理想的棲身天堂。雖處沙漠之邊,自然綠意濃濃,佳景多多,真可謂是“沙漠中的江南”。
大青溝的氣候十分宜人,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區,是一處理想的旅游、避暑、消閑、渡假的勝地,每到盛夏季節,八百里沙海熱浪翻滾,可一步入大青溝,尤其是走進溝底則暑氣頓消,心曠神怡。若在冬季,北國千里冰封,雪花飄舞,可在溝底卻溫暖如春,泉水叮咚,甚至還躍動著綠色的生命。
內蒙古導游詞 篇14
響沙灣旅游區地處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境內,距包頭市以南50公里處,以沙漠景觀和響沙奇觀為主要特色,此外,還有沙湖、沙地綠洲、蒙古族風情等景觀。
這里沙丘連綿分布,景色壯觀,嫩黃色的沙漠,一望無垠,景區內有東西500米長的沙灣,呈彎月狀,沙丘高度110米,坡度為40度,從沙丘頂部滑下,沙子會發出轟鳴聲,形成著名的“響沙”奇觀,是罕見的自然景觀。除此以外,在這里騎駱駝、玩滑翔傘等項目都將讓你興奮難忘。
在這里滑沙,真是件最愜意不過的事了,坐在沙丘上,雙腿前伸,用力下滑時,耳畔會響起“嗡嗡”的轟鳴聲,隨著下滑速度的加快,聲音也越來越響,令人驚異不已。騎駱駝沙海探奇則是另一種體驗,在搖曳不定的'駝背上,明麗的藍天、白云、黃沙都悠遠無邊,讓人有一種神游物外的不真實感。
【內蒙古導游詞】相關文章:
內蒙古導游詞12-26
內蒙古的導游詞06-01
內蒙古導游詞01-11
關于內蒙古的導游詞08-04
內蒙古景點的導游詞07-27
內蒙古旅游導游詞07-13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01-07
內蒙古草原導游詞02-15
內蒙古響沙灣導游詞02-16
內蒙古導游詞15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