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好詞>導游詞>寒山寺導游詞
寒山寺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2-01-02 16:24:09
  • 相關推薦
寒山寺導游詞15篇

  寒山寺導游詞(一):

  大家好,我是本次帶領大家游覽寒山寺的導游,大家能夠叫我小魏。本次游覽,大家不要走散,要跟緊隊伍哦。

  繞過山墻,進到寺院,小小的院子中間是日本友人贈送的石碑,右邊是當年寒山拾得兩人種下的古樹彷佛在向我們招手,左邊幾只青銅大鼎,上頭刻著飛禽走獸,日月星辰,輕輕一敲,就會嗡嗡作響,好像在訴說著寒山寺千百年來的故事。大家能夠試一試。

  此刻我們來到了羅漢堂,那里有100多尊羅漢,與真人燈神大小。瞧,這個羅漢的眉毛真長,喲,這個羅漢長著仨腦袋,他叫“慈悲大仙”,還有兩耳垂肩、大腹便便、胳膊奇長、腳十分大的羅漢。這些遠看金光閃閃,近看栩栩如生、工藝精湛、造型奇特的羅漢,給這座寺廟平添了神秘氣息。

  穿過小門,我們來到藏經樓。這有兩位“圣人”。圣人寒山手里拿著寶瓶,端詳地很仔細,對不對?拾得在旁邊指指點點,很有意思。

  今日我就講到這了,下頭是自由活動時間。

  寒山寺導游詞(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此刻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寒山寺,說起寒山寺,大家都會想起“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千古絕句吧。寒山寺位于蘇州閥門外的楓橋鎮,建于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下頭請大家跟我一齊前往寒山寺游覽。

  在寒山寺,最為游人感興趣的就是那口大鐘了。寒山寺的鐘,歷來受到詩人們的題詠,這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

  游客們:此刻我們已經進人寒山寺景區了。寒山寺景區擁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古寺即寒山寺。

  各位游客:前面那座金碧輝煌,宏偉莊重的主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等一會兒我們進了寺內再去參觀。此刻我們取道寒山別院去寒山寺。

  穿過寒山別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橋就是江楓橋。此刻我們來看一下山門前的照壁,黃墻上“寒山寺”三個大字,是由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字體古樸蒼勁,給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剎增添了莊重感。大家能夠在此拍照留念。一個小時和我們集合,請大家注意時間,注意安全,多謝配合。

  寒山寺導游詞(三):

  寒山寺是蘇州著名的古剎之一,始建于六朝時期的梁代大監年間(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相傳,唐代貞觀年間,高僧寒山、拾得由天臺山來此住持,塔院遂改名寒山等。當時寺中有一口大鐘,以鐘聲悠揚宏亮聞名。唐代詩人張繼一次途經寒山寺,夜泊楓橋,半夜聞鐘聲,使孤舟之中含愁不眠的旅人觸發詩情,寫下了千古名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自張繼的名詩《楓橋夜泊》問世后,詩韻鐘聲,膾炙人口,寒山寺便更為人們所熟知,隨著詩的廣泛流傳,寒山寺名播海外。此刻,每年除夕之夜常有日本朋友專程趕來寒山寺聆聽古剎鐘聲。

  古老的寒山寺,在歷經宋、元、明、清的一千多年中,曾五次毀于兵火、屢毀屢建。據志書記載,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0年)左右,節度使孫承祐建有七層寶塔。元末時寺與塔俱毀,于明洪武中又重建,正統年間知府況鐘再修。清咸豐十年(1860年)全寺毀于戰火,殿堂、樓閣均蕩為塵埃。現存的殿宇,則是在清光緒二十二年至宣統三年(1866~1911年)重建的。

  位于古運河畔,楓橋與江村橋之間的這座古寺,氣勢雄偉,山門前黃墻照壁矗立,寺門橫書古寒山寺匾額。經過林蔭小院,正中為大雄寶殿,佛座兩邊和后壁嵌有寒山子詩三十六首,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以及鄭文焯所繪的寒山、抬得和豐干的寫意畫像石刻。那著名的寒山抬得塑像在大殿右側的偏殿內,一座巨大的蓮花座盤上,兩個袒胸露乳、蓬頭赤足的年輕胖和尚,一個手捧凈瓶,一個手執蓮花,純樸渾厚,嬉笑顏開。

  寒山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詩僧,有詩三百余首,后人輯為《寒山子集》三卷。在大殿東西兩側偏殿內,還有小型香樟木雕刻的金身五百羅漢像,造型古樸,生動自然。殿后為藏經樓,環壁嵌著宋代張樗所書佛經石刻,筆力剛勁秀逸,是傳世少見的珍品。藏經樓左右連以長廊,左邊折上方亭,亭內嵌有明、清詩人題詠寒山寺的詩文石刻;右邊通向鐘樓。

  寒山寺導游詞(四):

  親愛的朋友們,當我們去蘇州旅游時,寒山寺是人們向往的地方。今日,我們參觀的景點是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城市西部的鳳橋鎮。它建于公元508年至519年的梁天間。它當時被稱為“廟里普明塔苑”。它只在唐代被稱為寒山寺。寒山寺不是以山命名的,而是以人命名的。唐朝時,在那里發現了寒山和兩位高僧。為了紀念寒山寺,后人將寒山寺改名為寒山寺。寒山確實是唐代的一個詩人和尚,他寫了《寒山子詩集》。自唐代以來,寒山寺在國內外都很有名。它的魅力無窮。尋找它的起源有幾個原因。

  首先,張冀的詩《鳳橋夜舟》使其廣為人知。月落的鳥兒啼叫著,霜凍填滿了天空,楓木垂釣的火苗在河面上牽掛著沉睡;在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午夜鐘聲敲響了客輪。這些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的優秀句子,幾百年來發揮著文學遺產、文學遺產的文學名稱、鐘聲的詩韻、名揚千古的作用。這首詩不僅僅在中國廣為流傳,并且傳到了東方的日本。所以,清代著名學者余岳在《重建寒山寺記》一文中說:“在他的國家,三尺大的孩子都不會背誦詩歌。”時至今日,它仍被編入日本教科書。在東南亞、歐洲和美洲,這些詩歌也很受歡迎。

  其次,佛教門徒一向相信,唐朝和尚曾舉行了寺廟,寒山山和傳感器,分別是文殊的轉世喇嘛和莆仙神化成和諧與和諧的兩個神仙在我國,成為人們喜歡聽到和看到的神。民間傳說,這位僧人在寒山寺拾起一尊鐘,漂洋過海來到日本一個叫薩迪的地方,傳播佛教和中國文化。

  第三,據民間傳說,張繼石詩歌中的鐘在經歷了多次滄桑之后,于明代末年進入日本。清末,日本的山田寒山先生四處尋找,想把鐘還給它原先的主人,可是鐘沒有掉下來。他籌集資金,鑄造了一對銅鐘,送到寒山寺,留在日本關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的歷史上,譜寫了美麗的一頁。

  第四,寒山寺的鐘聲不僅僅具有悠久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并且具有奇妙的功能,能夠用十二個字概括為“聽鐘聲、憂思、智慧、菩薩”。“菩提”在梵語中的意思是“覺醒”和“徹底覺悟”。所以游客必須親自去聽寒山寺的鐘聲。

  唐代詩人張冀在北京考試中考上了孫山,在回家的路上搭上了鳳橋。他受到寒山寺半夜鐘聲的啟發,創作了《楓橋夜行》這首永恒的歌曲,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非凡的地位。也正是寒山寺的鐘聲解除了他的煩惱,繼續在寒冷的窗口努力學習。之后,他又去了北京參加考試并獲得了獎勵。總之,蘇州寒山寺的鐘聲能夠撫慰心靈,啟迪心靈,寄托完美的期望。此刻我們要進入寒山寺風景區。

  寒山寺風景區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供游人游覽。古剎是指寒山寺。古關,是指位于大運河和上湯河交界處的鐵嶺關。它建于公元1557年,是為了抵抗明朝的日本侵略者。這座城市的建筑是宏偉的。古橋是指漢山寺西側大運河上的江村橋和鳳橋。詩人張繼明的“江風漁火消眠愁”就是指這兩座橋。古鎮是寒山寺所在的鳳橋鎮。鳳橋和大和的民居,以及商店、茶館和書店,都是姑蘇水鄉的一道亮麗風景。古運河是指漢山寺旁的京杭大運河。

  寒山寺導游詞(五):

  各位游客:說起寒山寺,大家都會想起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詩:“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當年張繼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歸途中夜泊楓橋,寫下的千古絕唱。寒山寺的鐘聲使他消除了煩惱,繼續寒窗苦讀,之后再次赴京應試,最終得中了進士。因而,蘇州寒山寺的鐘聲能消除人們心中的煩惱,啟迪心靈的智慧,寄托幸福的期望,給您帶來完美吉祥的預兆。下頭請大家跟我一齊前往寒山寺游覽。

  【寒山寺創立歷史—寒山寺大鐘】

  寒山寺位于蘇州閥門外的楓橋鎮,建于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叫“妙利普明塔院”。之后在唐代貞觀年間,那里來了兩位天臺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才改名為“寒山寺”的。傳說寒山、拾得分別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之后被人識破,兩人就雙雙乘鶴而去。又傳說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鐘,飄洋過海東渡日本,到了一個名叫薩堤的地方,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

  在寒山寺,最為游人感興趣的就是那口大鐘了。寒山寺的鐘,歷來受到詩人們的題詠,這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相傳張繼詩中所涉及的鐘,歷經滄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的山田寒山先生四處探尋,欲將此鐘歸還,但終無下落,便募捐集資,在日本明治38年(19XX年)由小林誠等一批工匠精心鑄成一對青銅鐘,一口留在日本觀山寺,一口送來蘇州寒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史冊中寫下了完美的一頁。在日本,蘇州寒山寺幾乎家喻戶曉,老幼皆知,在日本的小學里,甚至把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作為課文來講授和背誦。

  自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蘇州舉辦首屆除夕寒山寺聽鐘聲活動以來,已連續舉辦了20屆。20個除夕,近3萬以日本人為主的海內外游人來寒山寺聆聽夜半鐘聲。

  【景區概況—寒山別院】

  游客們:此刻我們已經進人寒山寺景區了。寒山寺景區擁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古寺即寒山寺。古橋指寒山寺兩側大運河上的江村橋和楓橋,即張繼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這兩座橋。古關指大運河和上塘河交匯處的鐵鈴關,建于1557年,為明代抗擊倭寇的關隘,城樓雄偉,現設抗倭史跡陳列室。鐵鈴關、滸墅關、白虎關是歷史上有名的“蘇州三關”。古鎮就是楓橋鎮,粉墻黛瓦,一派姑蘇水鄉風光。古運河即開鑿于隋場帝時的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從寺前流過。

  各位游客:前面那座金碧輝煌,宏偉莊重的主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等一會兒我們進了寺內再去參觀。此刻我們取道寒山別院去寒山寺。

  寒山別院是1993年修筑的,滿園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怕,蒼松、翠竹、桂花、櫻花、臘梅、草坪與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橋、聽鐘坪、覓詩廊等,景物交相暉映。園中的那座松茂亭內,于1993年立了一塊碑,碑文為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30歲時用行草書寫的《楓橋夜泊》詩。1956年,他的女兒李星華將這幅原作捐獻給國家,現存于中國革命博物館。寒山寺內還珍藏著宋代、明代、清代、民國年間以及現代文人學者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照壁—山門—主庭院—五百羅漢堂】

  穿過寒山別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橋就是江楓橋。此刻我們來看一下山門前的照壁,黃墻上“寒山寺”三個大,是由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體古樸蒼勁,給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剎增添了莊重感。大家能夠在此拍照留念。

  大家發現沒有,寒山寺的山門是朝西的。通常的民居建筑或寺院建筑都以坐北朝南為最佳,而寒山寺的廟門為何要朝西呢?據德高望重的寒山寺老方丈性空法師說,這乃是“因地制宜”。原先蘇州是水鄉。隋代開的那條運河正位于寒山寺的西邊。唐宋之際,水上交通日益發展和繁忙,為便于走過的商人、船民、農民、信徒乘船來此朝拜進香,廟門便朝兩靠河邊開了。還有,人們都明白《西游記》中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兩天是佛祖居住地,西天又稱極樂世界,光明圣潔,無一煩惱,所以廟門朝西開,也表示崇敬向往佛國圣地,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再者,寺院多火燭,歷代寺僧都以大運河的水來消防滅火。按中國五行學說,水能克火,從風水上來克制火災。然而,和尚們的苦心仍逃不脫人間的災難。歷史上的寒山寺也避免不了戰火和火災,前后共五次火毀。破壞最嚴重的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清軍與太平軍交戰,一把大火,將古寺樓閣化為塵埃,除詩碑外無復留存。

  寒山寺現存主要建筑和古跡有:大雄寶殿、廡殿、藏經樓、寒山拾得塑像、碑廊、鐘樓、楓江樓等。下頭讓我們進內參觀。各位請看:這塊“古寒山寺”的匾額,是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的手筆。進入山門,迎面是慈顏常笑的彌勒佛坐像,背面是韋馱的威武立像。

  穿過山門,我們來到了寒山寺的主庭園,園內青松挺拔,回廊曲折通幽,左側的花壇兩面嵌有兩塊石刻,一為明代崇禎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為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妙利指的是初建時的寺名“妙利普明塔院”。這兩塊石刻概括了寒山寺的歷史淵源。

  之后我們來看看左側的五百羅漢堂。這些都是清代留下的小型香樟木雕成的鍍金五百羅漢,在羅漢堂中央矗立著一尊于1995年落成的觀音銅像,高2。5米,重1。5噸,是由日本宗教畫院、日本禪宗畫家協會贈送的,于1995年落成。

  在進大雄寶殿前,我們先留意一下大雄寶殿前的漢白玉欄桿,全長34。50米,柱高1。5米,欄板高0。7米,采用蓮花寶座和海棠的圖案。這只鐵香爐上鑄有“大化陶熔”四,暗示了佛的神通廣大,意為佛的教化能夠造就信徒成為大器。大殿前的一對石柱,稱為“露盤”,是和尚就餐前放飯盛水,以供所謂餓鬼食用的器具。

  殿內正中供奉的是釋迎牟尼佛木雕像,左邊長者為迦葉,右邊年輕的叫阿難,他們是如來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葉在靈鷲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的第一次集會;阿難是佛祖的從弟,聰明有智慧,擅長記憶,跟隨佛祖25年,把佛祖生前的講經說法都寫在貝葉樹的葉子上,成了佛經。1924年“戊戌變法”改良家康有為參拜寒山寺,曾寫了一副“真經書貝葉,法果證菩提”的對聯,點出了佛經的歷史,墨寶現珍藏在寒山寺楓江樓里,成為寒山寺重要文物。

  大殿兩側沿墻分列著明代時從山西五臺山清來的鐵鑄十八羅漢金身坐像。釋迪牟尼佛像背后東墻上嵌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的寒山、拾得石刻。寒山右手指地,拾得擔胸笑顏,畫面上還有講述寒山、拾得勸人和好歡顏的詩篇:“我若歡顏少煩惱,世間煩惱變歡顏。”南墻上嵌有清代佛教居士大鶴山人鄭文焯于1880年在楓橋船中所作的指畫豐子像石碑。據說豐干和尚是寒山、拾得的師傅。

  大殿后測東南角懸掛的這口大銅鐘就是由日本山田寒山贈送的,銅鐘高80多厘米,直徑近70厘米,周圍鑄有陽文漢《姑蘇寒山寺鐘銘》,為19XX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寫。

  【普明塔—寒拾殿—藏經閣—鐘樓】

  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邊是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樓即是寒拾殿。屋頂上雕了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的塑像。

  我們先登塔遠眺。寒山寺始建時,就有“妙利普明塔”,后毀于戰火,北宋重建寶塔,元代末年又毀,后600多年來寒山寺一向無塔,建塔是寺僧們的心愿。此塔是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舉行隆重的開光典禮。塔高42。2米,5層,呈正方形,為仿唐木結構樓閣式塔;塔剎為銅鑄鍍金,高9。6米,重12噸,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塔外四周掛有108個風鈴,塔內各層都有木梯可供游人登臨。登上寶塔,東可望蘇州古城,南觀蘇州新區和大運河,北眺虎丘和西面的獅子山,吳中美景幾乎盡收眼底。塔院四周建有回廊,廊間可觀賞古代名人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下了普明塔,讓我們去參觀一下“寒拾殿”。請看:門上方這三個的匾額為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寫。進入殿內,抬頭可見在一座巨大的蓮花座盤上,有兩個祖胸露乳、蓬頭赤足的胖子:兩手一上一下、手拿方桂圓口凈瓶的叫寒山;左手持腰帶、右手持一枝荷花的就是拾得,那副眉開眼笑的樣貌,好像在跟我們游人逗樂呢。寒山、拾得確有其人,是唐代詩僧。寒山曾隱居浙江天臺寒巖,自號“寒山子”,他善于作詩,人稱詩僧,其詩資料有釋道思想,語言通俗,把深奧的佛學玄理用淺顯的文表達出來,有《寒山子詩集》流傳于世。拾得原是個孤兒,被大臺國清寺高僧車于在赤城山道上抬得收養為僧,故名拾得。在《全唐詩》中收有寒山詩一卷,共有303首;收拾得詩一卷,共50來首。據說寒山、拾得本是七世冤家,經豐干禪師點化,最終和好,朝夕相處,親密無間。他們三人經常聚會談禪,寒山、拾得以友善而齊名。你看他倆一持荷花,一捧凈瓶,一“荷”一“瓶”,其諧音就為“和”“平”了。意為和和氣氣,平平安安,百年好合。清代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為“和圣”,抬得為“合圣”。所以民問講的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

  寒山、拾得有一段對話值得我們品味。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日: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寒拾殿的樓上是藏經閣,上頭秘藏珍貴佛經、書籍共7300多卷。寒拾殿后墻的背面正中供奉的刻有千手于眼觀音、韋馱和關公等人物的巨碑,刀法細膩,形象生動。內墻環壁嵌有的《金剛般著波羅密經》石刻和董其昌的題跋41塊。這些都是傳世珍品。

  此刻我們到鐘樓去看看那只聲音洪亮,清越深遠的鐵鐘。樓上懸掛的鐵鐘是江蘇巡撫陳菱龍重修寒山寺時,為保存古跡,仿舊鐘式樣鑄造的,鐵鐘高1。2米,直徑約1。2米,重約2噸。鑄于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XX年。寒山寺的鐘聲歷來被詩人們題詠,那悠揚的鐘聲已深入人心。那寺院的鐘聲為何要敲108響呢?唐代大智禪師懷海創立“百丈清規”佛教典儀中規定在晨昏二時雞大鐘108聲,以“覺醒百八煩惱之迷夢”。根據我國佛教經典和風俗,108響鐘聲有3種含意:第一種含意是因為一年有12個月24個節氣72個候(古代稱五天為一候,按農歷360天計,一年分為知候),把12、24、72相加正好是108,既代表一年,又貼合108種煩惱之數。所以要聽108下鐘聲,表示回顧舊歲,迎接新春的意思。第二種含意是表示對佛門108位長老的懷念。第三種是說人生禍福相依,沉浮無常,一年中有108個煩惱,佛經上有“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所以敲一下鐘聲能除去一個煩惱,敲108下,就除盡所有煩惱,一年中化兇為吉,平平安安。每年除夕夜半,寒山寺僧敲鐘108響,最終一個鐘聲正好是新年零點開始。各位游客,不妨今年的除夕夜再到寒山寺來,聆聽這108響鐘聲,消除人世的108個煩惱。

  【碑廊—弘法堂—“機江第一樓”】

  寒山寺的碑刻素來聞名,而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楓橋夜泊》詩碑了。各位游客:此刻我們就到碑廊去觀賞一下。自古至今,寺中《楓橋夜泊》詩碑到底有幾塊呢?答案是:一詩七碑。

  北宋翰林學士殉國公王珪(1019—1085年)書張繼《楓橋夜泊》詩石刻,為張繼詩第一石,可借此碑早年失傳。為恢復歷史遺跡,弘揚民族文化,在海峽兩岸有關人士的努力下,于1996年用王珪跡集成的張繼詩第一石又重立于普明塔旁。這要感激臺灣博斯年圖書館,他們無償慷慨惠贈3000余的王珪手跡墓志銘拓片,經蘇州著名書法家費之雄集,蘇州碑刻博物館雕刻藝術家時忠德重刻,又向世人展示了張繼詩第一石的神采,為了解王珪書體特征和風格供給了實物。

  全詩集僅有,但能直接選用的王珪完整原僅有14個,即:月、滿、天、江、火、對、姑、城、外、寒、山、寺、夜、半,其余的都是經過原部首組合而成。如:“霜”,用“雨”和“相”結合;部民”以“目”和“民”組合等等。作為正楷,介于顏、柳書體之間。碑石選用了有必須年代的無舊青石碑,總高2。5米,寬0。84米,厚0。2米,高1。66米,每約13厘米見方。詩碑碑拓于1996年9月已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第二塊碑是明代文微明所寫,因寺失火,僅存殘碑一塊,剩下不到,現展示在碑廊墻內。第三塊碑為清代俞樾所寫,保存完好,現市面上常見的《楓橋夜泊》條幅即是俞樾書碑的拓本。該碑陳列在碑廊內。第四塊碑是與唐代的張繼同姓同名的河北滄州人張繼于1947年12月14日書寫的。張繼寫好此碑,想不到第二天便碎然逝世,這幅墨跡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絕筆了。這塊詩碑保存較好,現陳列在普明塔院內,詩的原件保存在臺灣中國**中央史館。

  第五塊碑我們在寒山別院松茂亭內,已先睹為快了,就是李大釗書寫的那塊。

  第六塊碑是當代書畫大家劉海粟的作品。1981年冬,時年86歲高齡的畫家把自我關在房內約5個小時,用整個身心完成了一件力作——行草《楓橋夜泊》。劉老完成這件作品后病倒了多天,但他對這幅作品十分滿意,認為不亞于俞樾所書。根據劉老生前愿望,這塊碑于1994年鐫刻完成后置于寒山寺碑廊內。

  第七塊碑是1998年新豎在“楓橋詩碑廊”內的由革命前輩陳云所書,原件是他82歲時贈給評彈名家劉韻若的。

  碑廊內與俞樾手書碑相對而立的是康有為1920年在寒山寺題的詩:“鐘聲已渡海云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干又饒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為曾慷慨于古鐘流失到日本,他風趣地說:也怪豐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臺州太守閣邱點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菩薩化身的天機。若不是泄露天機,再有轉世者到來,寺內就不會空空地連古鐘也保不住了。

  碑廊斜對面是弘法堂,里面供有三尊銅像。正中為唐代高僧玄奘,他于629年去西天取經,645年回到長安,翻譯了很多的佛經,還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在《西游記》里,他是孫悟空的師傅唐僧,已成為婦孺皆知的形象。右側是唐代高僧鑒真,他五次東渡日本失敗,第六次在雙目失明的情景下,于753年在蘇州張家港黃泅浦起航,這次歷盡千辛萬苦,成功抵達日本,傳播佛教、建筑、雕刻、農業、文學、醫學、書法等知識和技術,被譽為日本律宗始祖。763年,76歲的鑒真在奈良后招提寺病逝。左側還供奉著日本高僧空海的銅像,8XX年,他隨日本遣唐使來華,農歷十一月二十二日抵蘇州,二十三日乘船到楓橋參拜寒山寺,最終到達唐京城長安,學習佛學、詩文、繪畫等,三年后回國成為日本真言宗密教創始人,被譽為“日本的鑒真大師”。852年去世,日本**追賜“弘法大師”謚號。

  游客們:參觀完碑廊和鐘樓之后,有興趣的游客還能夠登上“楓江第一樓”。楓江樓在寺的南面,上下兩層,飛檐斗角。舊時的楓江樓在解放前就坍塌了,此刻的這座樓是解放后從蘇州城里移來的一座著名的花籃樓。因樓的底層南部比一般廳堂少用兩根楹柱,即省去二步柱,而在大殿前檐處換上了兩個雕刻精細的木質花籃,故名“花籃樓”。花籃樓的樓梯就像南京靈谷寺塔里的樓梯一樣,圍繞著中心柱盤旋而上,十分精致奇特。順著樓梯,登上樓頂,臨窗眺望,遠山近水,風光如畫。怪不得文人墨客到此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各位游客:寒山寺的參觀就到此為止,但愿寒山寺的鐘聲能給您帶來完美的祝愿。

  寒山寺導游詞(六):

  “尊敬的旅客盆友們,我是寧波旅行社的鮑天翔,很榮幸再一次能夠為您做導游,在路上總統先生要以叫我‘鮑導’”。

  “說起寒山寺,中國古代還有一位詩人為它寫過一首詩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總統先生您明白是誰寫的?對了,就是張繼寫的。”

  “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高僧寒山曾駐錫于此,故名寒山寺,雙因張繼一首詩《楓橋夜泊》,而使寒山寺天下聞名。請看,總統先生,此刻展示在前面的就是大雄寶殿,大殿兩側沿墻分列著明朝從山西五臺山請來的鐵鑄十八羅漢金身坐像。釋迪牟尼像背后東墻上嵌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的寒山、拾得石刻。”

  關于寒山寺還有一個傳說呢:有一對孤兒,自小失散。長大后第第必須要找到自我的哥哥。一天,第第來到蘇州城,人家告訴他,有一個北方來的人在城外楓橋邊的一座寺廟里修行。第第連忙趕去,他倆見了面擁抱。人們稱他們為“和合大仙”。

  “今日的'導游結束了,期望下次還能給總統先生做導游,下頭請總統先生隨意瀏覽拍照,再見!”

  寒山寺導游詞(七):

  寒山寺,以一首詩而聞名中外的寺廟,要數蘇州寒山寺。

  唐朝詩人張繼寫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很多到蘇州游覽的人,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以便親自體驗一下詩中的意境。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5公里外的楓橋鎮,始建于梁,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據傳,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內住持,故名寒山寺。

  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終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

  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楓橋夜泊》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寒山寺最著名的是那口鐘,據說原先那口鐘已流落到日本,但不知下落,此刻的鐘是1906年日本人士募鑄的。

  很多日本人士對寒山寺很熟悉,能背誦《楓橋夜泊》詩。

  寒山寺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萬的日本旅游者。云游網

  其中許多日本游客專門到寒山寺去度過除夕之夜,聆聽寒山寺的鐘聲,他們認為,在辭舊迎新之際,聽到寒山寺的鐘聲,能消災禍。

  聽完鐘聲,再吃碗面條,新的一年就萬事如意了。

  當然,他們更期望能到鐘樓上新自撞一下鐘,因為這樣就更能夠得到上蒼的保佑。

  寒山寺導游詞(八):

  各位旅客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也就是梁代天監年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園”由于歷經元、明、清三朝的火燒,我們此刻看到的是1906年

【寒山寺導游詞】相關文章:

寒山寺導游詞02-19

蘇州寒山寺的導游詞06-12

溫馨導游詞山西導游詞07-02

寫黃山導游詞-導游詞范文06-09

經典導游詞05-18

導游詞06-01

經典的導游詞11-16

黃山導游詞11-24

法語導游詞12-29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国内自拍中文 | 日本日本乱码视频在线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1 | 日本无卡码高清免费v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日韩国产欧美制服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