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解憂雜貨鋪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解憂雜貨鋪讀書筆記1
東野圭吾的這本《解憂雜貨店》懸疑性自不必說,其小說結構也很巧妙,剛開始看時感覺是由幾個故事串在一齊的,沒什么特殊的地方,然而隨著劇情的深入,突然發現故事中的這幾個人物都是有聯系的,而遇見的對姐弟,那個開寶馬的女人等等,不是隨便的出現,他們都和浪矢雜貨店有關,前、中、后的結構聯系的巧妙而奇幻,不得不佩服!
作者的構思讓你捉摸不透,讀小說時,我常常對人物的劇情發展進行猜測,如果是中國的一些小說,你一般會猜個八九不離十,就像中國的很多電視連劇集一樣,大家都有一個風格,比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剛開始在一齊糾結而又互相羨慕的男女主角通常都會在最終在一齊等等。然而,《解憂雜貨店》里的人物我一個也沒猜出來。比如,剛開始敦也負氣而走,最后竟然逛了一圈回到了雜貨店,并且最后還有一點重要情節等待著他的完成;那位女運動員竟然沒有聽雜貨店老板的信里的意見;……,開頭,敦也,辛平他們幾個竟然是劫持他們推薦過的那個女老板!這樣的劇情能不吸引人嗎?!
另外,小說故事很溫情,《解憂雜貨店》這個名字就很吸引人,你能夠以信件的方式向未知的那位“心理”醫生苦訴衷情,讓他給你一個推薦和意見,你可能深知自我的事情很棘手,根本沒法處理,就像和久浩介的父親破產跑路,還有那個北澤靜子要在身患癌癥愛人與參賽奧運之間選取等等。但是,雜貨店都會有一個意見,就像小說中講的那樣,也許求助者心里已經有一個答案,只但是我們沒有勇氣去選取,而雜貨店所做的就是給他們一份勇氣。聯系現實,在這樣一個浮躁而最后娛樂的社會,我們能夠向誰求助呢?你給別人的求助,只但是變成別人口中相傳的笑料而已!又有多少真心求助與誠心給予的呢?!我們這個社會同樣也需要這樣一個“解憂雜貨店”!
其實,在讀這本小說的過程中,我還一向想著,跨越時空的信件到底是怎樣回事,為什么是三十三年后要來一次意見反饋,為什么不是二十年后,為什么就一晚上?以后還會不會有這樣的反饋,還會不會又這樣的一個穿越時空的通道?種種的疑問一向在心底回響,然而,當你讀完小說仔細回味時,當你回想浪矢先生那種準備得體語言幫忙求助者那種溫情時,當求助者與給予者那種彼此的信任在傳遞時,我們的那些疑問還算得了什么。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猜測小說作者的寫作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傳達一種高貴的用心的精神,亦或是歌頌某種高尚的博愛的情操?我看,沒必要非得為它穿上這么一層外衣,相反,不加這層東西而讓讀者自我去感悟體會,作者的意境或許更為豐富、深遠,不是有句話說嘛: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讀后感是我自我的體會,不是刻意追求什么高大上的意象,看一個故事,懂一份世情,只是個愉悅,無關其他。
喜歡上東野圭吾源自于他寫的一本本經典的懸疑小說,然而《解憂雜貨店》卻稱不上是一本懸疑小說,更貼切的說是一本哲學感悟的心靈碰撞之書。
快樂是一樣的,煩惱卻各有各的不同。如果事先預知未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又該如何抉擇才更有意義?女運動員是該把寶貴的時間花在陪伴身患絕癥命不久矣的男友身上,還是爭分奪秒訓練擊劍爭取參加奧運會?輟學的男大學生是該堅持遙不可及的音樂夢想繼續在東京漂泊等待機會,還是應該回老家接替父親的小店安分過日子?
我在南昌讀大學的時候,一個校友是南昌郊區人,她向我訴說,身邊初中沒讀完就輟學的女孩子嫁給家里拆遷幾套房的做生意的土豪,反觀自己,大學畢業后就業渺茫,男友還想自己陪同他回到那污染嚴重出去就能吸入一鼻腔粉煤灰的山西,即使不回山西,兩人空手打拼不知道又要N年。那時候的`我,年齡和她差不多,見解也差不多,同樣的迷茫,不會分析,更不會給出什么好的建議來。現在想來,如果這個校友在初中的時候就能預知未來,她會如何選擇?選擇有好有壞嗎?不一定。不是每個初中就輟學的女孩子能嫁給土豪,嫁給土豪就一定幸福嗎?金錢是衡量幸福的標準嗎?其實我都不太敢說出上面這句話,在人心浮躁的現代社會,人們羨慕著土豪,求著和土豪做朋友,同時認為那些不拿金錢當回事的人一定是個Loser。校友沒有輟學,那就有讀書是不是有用這個話題的討論,現在大學的有些學科冷門的一畢業就失業,更何況每年700萬的大學畢業生,競爭那個激烈啊!但是,盡管每年就業難,還是有一部分學生通過幾年后的努力,日子越過越好。樂觀的看,校友應該有和男友走下去的勇氣,畢竟相戀一場不容易!
解憂雜貨店中女運動員選擇追求夢想,那同時也是她男友的夢想,盡管那屆奧運會因為俄羅斯入侵阿富汗造成日本抵制而沒去成,但是努力就無悔!那個糾結的徘徊在音樂與現實之間的大學生,最終堅持音樂的追夢之旅,盡管到死也沒成名,但是卻啟迪一位下一代的音樂天才,這樣的人生,何嘗沒有意義?
預知未來反而會導致我們左右徘徊,下不決心去選擇。其實不管如何去選擇,堅持走到最后,都會有不一樣別致的風景。
解憂雜貨鋪讀書筆記2
我向來對翻譯自日文的推理小說不感興趣,覺得翻譯過來的文字總是不到位,浮現在腦海里的是一個屬于中文世界的文學語境,與作家筆下所要構建的氛圍顯得格格不入。然而,由日本暢銷作家東野圭吾創作的推理小說《解憂雜貨店》,卻吸引了我的目光。單看書名和封面設計,就讓讀者產生好奇與遐思,到底一家傳統的雜貨店賣的是什么“碗糕”,能提供什么樣有效的解憂秘方?
人生的選項
附在書中的一篇導讀文章,如此稱贊東野圭吾創作方面的本事:“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謎團,只是賣弄詭計,一個更重要的元素,即他過人的說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溫度的文字書寫。”的確,這本《解憂雜貨店》雖然具有推理小說的元素,充滿了精彩懸念與巧妙構思,但是卻能另辟蹊徑,讓讀者對人世境遇有更深入的體會與思考,借文字中燃燒的溫情取暖,從而引起廣泛的共鳴。
故事中雜貨店的老店主名叫浪矢(“Na-Mi-Ya”),而附近的孩子總是把他叫成“煩惱”(“Na-Ya-Mi”)。由此浪矢突發其想,不如通過紙條,在雜貨店里為孩子們排疑解憂。起初浪矢收到的問題都較為幼稚可笑,但是他卻對每一個疑問都認真答復,仿佛從中找到生命的另一層意義。之后,越來越嚴肅的問題陸續出現。在老店主精心安排下,陌生人在晚上把寫了煩惱的信丟進鐵卷門上的投遞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后面的牛奶箱里拿到回信解答。
這些來信者都面對著人生路上重大的抉擇,希望能從回信中得到心理上的輔導。女運動員是該投入奧運集訓,還是應該放棄夢想,陪病入膏肓的男友走完最后一程?孤立無援的未婚媽媽是該把孩子生下來,還是絕情地拿掉小生命?少年應該與負債累累的父母一起潛逃,還是自己勇敢地去闖天下?長子是要繼承父親的魚店,還是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浪矢對每一封信的問題都深思熟慮,從不敷衍了事,盡量從各個角度為對方著想,才做出回復。然而,他后來內心卻非常擔心,“也許他們按照我的回答去做,反而為他們帶來極大的不幸”。老爺爺的回答果真替人解憂了嗎?浪矢后來發現雜貨店里有個穿越時空的魔法空間,而他很想知道自己的回復是否對這些人產生了正面作用,因此他囑咐兒子在他死后的33周年發布消息,讓“解憂雜貨店”復活一天。
就在“解憂雜貨店”復活的晚上,三名小偷誤闖了進來,發現了那些穿越時空的信件。小偷依據過去三十年來發生的時局,一一回復了信件,并讓它們回到過去的時空。故事的精彩之處并不在于寫信人能神奇地收到這些未來的預言,而是他們在做出艱難選擇時的態度和考量,以及對信念的堅持。人生中萬千的因緣聚合,形成了我們不同的際遇。在生命重要岔路做出選擇,最后結果如何,是誰都無法事前知悉的。例如少年最終未聽取浪矢的意見,選擇獨自逃走,因為“那時候,他無法相信心靈的.團結”,而結果是雙親選擇了結生命,讓改名的兒子能有一個新的開始。也許,當初少年做出不同的決定,一家人的命運可能就此改觀。然而,少年長大后成了木雕師,對于這個決定卻得出另一番領悟。他終于深切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無私的關懷與保護,甚至愿意以他們的性命來換取他的幸福。這里面閃現出人性最耀眼的光輝,親情的聯結和力量,原來可以排山倒海,穿越生死的國界。
除了解謎以外
東野圭吾是寫推理小說的高手,本書看似由幾個分別獨立的故事組成,但是在作者縝密布局之下,巧妙地將主要人物聯系在一起,因果循環,人物最終的遭遇一個個揭曉,連那三名小偷的境遇也與過去的寫信人有密切關系。
然而,這部小說不僅僅以精密的情節鋪排滿足讀者探索謎底的欲望。作者在故事的結尾處還特意構思了一個人生哲學情境,借此鼓勵身陷迷途的人們去找尋生命的方向。浪矢爺爺最后收到的是小偷誤置入時空轉換空間的一張白紙。他認為這張白紙是最難的一道問題,畢竟這是一封無字天書,但他還是認真地做了回復。信中這么寫道:“正因為是白紙,所以可以畫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很自由,充滿了無限可能。”三名小偷因而得到了人生中重要的啟發。
這部小說也吹起了淡雅的懷舊風。作者在描寫七八十時年代的生活場景時,特別提及著名樂團披頭四的音樂,讓中年以上的讀者去追溯那個相對純樸的年代。迥異的時空在不同人物的敘事角度下相互交錯,娓娓陳述各自的故事,雖然少了推理小說慣常的血腥奇幻,卻多了一份緬懷和感動。如此另類的故事,能夠將多樣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又做到圓滿無缺,不愧為上乘之作。
解憂雜貨鋪讀書筆記3
一直想買東野圭吾的書,因為我是懸疑迷。可他的書太多,我特糾結。后來發現有很多人在安利這本《解憂雜貨店》,說是不一樣的東野圭吾。于是我趁著雙十一果斷入手了。我花了一天不到的時間看完了,卻拖拖拉拉一個月寫不出一個書評。20xx年要結束了,我也要把這本書評結束掉。
這本書是由三個孩子搶劫了一位準備改建他們的居所——丸光園的女人,倉促中他們躲到了本書的重要地點——浪矢雜貨店正式開啟。從他們進入這家店開始,過去與未來便被連接了起來,一夜能夠改變所有人命運的夜晚就此開啟。從擊劍運動員在愛人即將離去時是否應該留下的煩惱;魚店繼承人松岡克郎在是否堅持夢想的憂愁;到解憂雜貨店的由來;再到父親破產不得不逃跑的和久浩介在和父母一起躲躲藏藏與自由中沖動的選擇;最后到急著想要賺錢,在是否要當情人的痛苦中的武滕晴美的決定。而聯系整本書的主要是兩個地點一個事件,那便是雜貨鋪,丸光園,以及丸光園的火災。文章看似混亂,但事實每件事,每個人都有一條線連接著。三個孩子最后也有了自己的決定。
書的`內容呢我不想多說,但這確實是一本很棒的書。東野圭吾是一位懸疑大師,這本書卻不是懸疑,更多的是溫暖人心。當你在未來彷徨、不安的時候,你是否也希望能有這么一家店,這么一個人來為你解憂呢。
書中浪矢雄治對回信曾說了這么一句話:“我的回答之所以發揮了作用,原因不是別的,是因為他們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的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樣的回答都沒用。”是的,只有努力了,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在生活中我們沒有這家可以解憂的店,甚至沒有可以為你解憂的人。但是其實我們自己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努力吧!為了自己,更好的努力吧!
解憂雜貨鋪讀書筆記4
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講述了幾個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各種問題的人,將困惑寫成信投入雜貨店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年輕女運動員因為男朋友得癌癥,是繼續訓練取得好成績,還是留在男友身邊?魚店小伙充滿音樂夢想,卻面臨做歌手還是幫助父母管理魚店的兩難選擇;想掙錢報答養母的陪酒女,遇到新的'工作機會不知如何是好……他們在雜貨店回信的建議下,獨立做出了對自己人生最適合的選擇,使自己在社會上立足。
讀完《解憂雜貨店》,我掩卷沉思。是啊,人生經歷風雨很自然,面對何去何從的選擇一定會有困惑。我覺得人生的路要自己走,別人可以建議、幫助,最終要自己做出適合的選擇。如果不能獨立面對困難,只把自己的命運托付給別人,那能在社會上立足嗎?《解憂雜貨店》書中的人走出了適合自己的路,其實,走的路不一定是最好的,比如魚店小伙為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他選擇了堅持,結果雖然沒有做到紅極一時,但他創作的歌曲《重生》 卻一直流傳。
生活中不乏獨立面對困難的例子:蘇軾學會了承受挫折,信步雨后,“一蓑煙雨任平生”;曹雪芹沒有被“一把辛酸淚”嚇倒,而是勇敢地走下去,才給世人留下名著《紅樓夢》;華羅庚從小喜歡研究數學,可家里沒錢,別人讓他賣東西謀生,但他堅持研究,成了數學家。
人生會有許多風風雨雨,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應該怎么做?我想這是《解憂雜貨店》讓讀者思考的問題。
這本書讓我領悟到每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遇到困難與其等待觀望,不如獨立勇敢面對,走適合自己的路。我將讓“人生要獨立面對困難”伴隨我的成長過程!
解憂雜貨鋪讀書筆記5
時間究竟是線性的還是可以回溯的,我們是否真的可以在未來的某一天回到過去,從而改變我們在今天所做的一切。
東野圭吾告訴我們,時間像一個圓環,在哪里開始,就會在哪里結束。在30年前,有人向浪矢爺爺開的解憂雜貨店投了一封求助信,而這雜貨店有穿越時空的魔力,它可以讓30年后的人為其回信。這30年間,他們每個人不經意間的舉動卻形成了一種羈絆,一個決定,一個事故,一首歌,這些環環相扣,悄悄改變著一個人的人生,悄悄改變著這個世界。
在書中,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煩惱,愛情、家庭、事業等等,他們的煩惱焦慮在寫給雜貨店的信中都一一體現,而雜貨店所做的就是解答他們的煩惱。他們每個人都互不相識,但是都很認真地為對方答復,這認真的一問一答卻讓我懷念起曾經被觸動的瞬間。明明是不相識的兩個人,卻好像有了什么約定,承諾要互相幫助,承諾要一起為了夢想而去奮斗。雖然是在向對方發問,雖然是在給對方解答,其實也是在向自己發問,替自己解答,這一問一答正好給了自己一個讓自己好好思考的機會,反問一下自己的生活。這也是一種幸福。
生活中好人和壞人并沒有絕對的界限,臉譜化的人物設置并不現實。東野圭吾的小說對于這一點處理得很好。無論一個人的觀點立場正確與否,是所謂的好人還是壞人,人性的光輝或多或少都曾照耀過他們:克朗在火災中為救一個小男孩而喪命;小男孩的姐姐成了天才少女歌手后每場演唱會都要吊念克朗;因家庭變故的浩介,沒有選擇與父母一起逃亡,最后成長成一名雕刻師;因生活而去當陪酒小姐的晴美在得到建議后,成了商業界的女強人;而最后也是最先出場的三個”強盜”,在雜貨店經歷一晚后,幡然醒悟,決定棄惡從善,回歸正途。或許,這就是我們口中的救贖。
更可貴的是,這是一種幸福的救贖,是我們基于愛心幫助別人之后內心的解脫。這種愛無論時間、空間還是人物載體,根本上是出自人性本身的一種善,它能夠在溫暖別人的同時又溫暖自己。在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我們會為此焦頭爛額,出于沒頭緒也好,不信任自己也罷,我們總想著能夠依靠身邊的某個人。而這些人,不就是在充當著解憂雜貨店的角色嗎?他們或許不能給我們一些真正有用的'回答,但是就在他們什么也不說只是默默傾聽的過程中,讓我們更加看清自己的內心,就如浪矢爺爺說的一樣:”很多時候,咨詢的人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來咨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在我們求助的過程中,求助者得到了救贖。
相反,對于被求助者來說,在傾聽別人的過程中,自己也會開始思考,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也可能有同樣的事情發生,理清了生活中一些隱性的羈絆。來求助的人”他們的內心都是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破洞里逐漸流失”。而被求助者慢慢把自己的真心貼到那個洞上去,不僅堵住了那個洞,又堵住了自己的洞。同時,被求助者也得到了救贖。
當拾起求助者的信,把它鋪開在桌上細細閱讀,然后拿一張信紙和一只圓珠筆,一字一句的寫下自己的見解和建議,這到底是為誰解憂?
解憂雜貨店,它是一家號稱能夠”找回現代人內心流失的東西”的雜貨店,闖進了我的生活,慢慢吹掉我心上的塵土。
解憂雜貨鋪讀書筆記6
解憂雜貨鋪,這本書算是畢業后看書以來,寫的第一個讀書感,本來是寫在日記本上的,可字有些太丑,想了想最后還是挪到手機上吧!
自己是從去年,忘了那一天,就突然想看書。不是老有雞湯文說,跑步與讀書,總有一個得在路上。雖然說雞湯文不建議常看,但自己的改變,也是由于一篇公眾號里的雞湯文開始的。我覺得只要有益,任何都是值得學習的。
開始讀書,也沒個定數,不知道看啥樣的。搜到亞馬遜,滿減活動就買了幾本書,其中買書時,《解憂雜貨鋪》這本書是看到它封面好看,就下手買了。
這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書,看封面時,以為是小清新風格的,看了介紹發現貌似與自己想象的不一樣。
剛開始看的'時候,有點懵,就是沒看明白是個啥,只知道發生在雜貨鋪的故事。往后看,直到看完整本書,被故事吸引了。
一個陳舊雜貨鋪為地點,圍繞它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起初,雜貨鋪的老板只是解答,小孩子們童言的玩笑問題,幫助他們解決煩惱。直到一天,一封嚴肅的咨詢信,讓他重新審視了自己以前的幫助別人解惑的這件事。從此,也開始了他覺得有意義的回信。
剛開始看,分了幾個章節,看似無關,以為是幾個不同的情節,隨著慢慢看到后面時,發現原來是串聯起來的一個大故事。
【解憂雜貨鋪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讀《解憂雜貨鋪》有感09-03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04-01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04-04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04-29
《解憂雜貨鋪》讀后感02-04
解憂雜貨鋪讀后感03-08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范文02-08
讀《解憂雜貨鋪》有感9篇01-20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15篇04-08